唐欣搖搖頭:“鄉裏有什麼醫院,鄉政府都在區裏麵,各個村子倒是有衛生所。然後區裏倒是有幾家醫院。”
葉雷陽嗯了一聲,眨了眨眼睛道:“你覺得,如果組織省城的醫生到你們鄉下屬的村屯進行健康檢查,算不算你的政績?”
“啊?”唐欣一怔,隨即腦海當中靈光一閃,直起身子對葉雷陽脫口而出道:“你的意思,是請醫大一附院的醫生過來?”
她之所以能夠想到這個,是因為葉雷陽之前就在醫大一附院做義工來著,而且還跑到那裏體驗了一下生活,至於他後來到底寫了什麼,唐欣就不得而知了。
但不管怎麼,唐欣知道,葉雷陽是有這方麵關係的。
葉雷陽點點頭:“醫大一附院那邊我熟悉,而且也能聯係上一些醫生,估計問題不大。就是不知道你們鄉裏這邊,有沒有問題?”
唐欣想了好半,最後搖搖頭道:“我估計應該不會有問題。丹江這裏不算富裕,我們區在整個丹江市的排名也是比較靠後的,區裏的老百姓看病要麼到區醫院,經濟條件好一點的。可能去市裏麵看看。除非是大病,否則他們肯定是沒錢去省城看的,更不要去醫大一附院那樣的地方了。”
葉雷陽嗯了一聲,這是如今老百姓就醫最大的問題,因為醫療並不是免費的,所以很多人看病根本去不起大醫院。
準確一點來,是絕大部分病人根本承擔不起那高昂的醫療費用。
所以,越是水平高的醫生越留在大城市的大醫院裏麵,而這樣做的結果,就會出現另外一種更可怕的情況。
一旦得了疑難雜症,就會想著辦法去找最好的醫生,寧可等死,也不願意去選擇另外的醫生。因為他們要把一線希望留給最好的醫生,那是一種相當迷信的思想:這個病,如果大醫院的議案四都治不好,我也就死而無憾了,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
而最好的,往往就隻有一個而已。
葉雷陽想起自己在醫大一附院的時候,聽某位老教授對下麵的醫生的話,老爺子對自己的那幾個學生道:“醫生這個行業,就是論資排輩,我們這些老頭子,絕對沒有壓製年輕人的意思,我們巴不得你們個個都行,都隨時去坐台門診,問題是,得有病人願意讓你看才行!”
哪怕是葉雷陽,也不得不承認,老人的話雖然風趣,但確實很形象,有時候醫生和********差不多,隻有最紅最好的那個,才會被人追捧。
隻不過,姐吃的是青春飯,而醫生吃的是老資格。
所以如果像葉雷陽的那樣,弄一群醫大一附院的醫生過來到唐欣工作的這個名叫華民鄉的地方搞一次巡診的話,對唐欣而言,無疑是一件相當大的政績。
最起碼,在老百姓的心目當中,唐欣這個新任副鄉長,起碼能有點口碑。
而這無疑是唐欣如今最缺乏的東西。(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