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 質疑的目光(11/182)(2 / 2)

而顏丹辰和祖豐則驚訝於葉雷陽的堅決。

至於趙寶綱,他更加意外,沒想到葉雷陽的態度居然會這麼堅持。

不過他也沒有多廢話,而是默默的看起劇本來,不管怎麼,劇本才是最重要的。

《黎明之前》,這是葉雷陽拿出來的劇本名字,趙寶綱看到名字就是一愣神,隨即被劇情給吸引住了。

一九四八年,國共兩黨的抗爭已達到白熱化階段,下大勢雖初現端倪,卻也恰恰處在極為凶險,絲毫容不得有任何閃失的關鍵時刻。九月的一,一名**地下黨員在滬落網並叛變,為求自保其意欲向時任上海國民政府中央情報第八局的局長譚忠恕供出一名重要臥底,此舉無疑關係著我黨革命的成敗。譚忠恕此前和我黨傳奇特工水手有過多次交手經曆,此番他勝券在握,而一連串的變故令其意識到敵我雙方泥潭之凶險。與此同時,他為了阻止藥品大亨莊文清手中的藥品落入解放軍之手,透過兒子的校長段海平實施摩西計劃。極富野心的第八局行動處長李伯涵在瘋狂追查共黨臥底的過程中,則將矛頭指向譚忠恕最信任的總務處處長劉新傑。你來我往,明槍暗箭,黎明前最凶險的棋局悄悄布開……

在原本的曆史當中,《黎明之前》很火,甚至被有評價比《潛伏》更好看,這並不是偶然。因為不論從開頭、劇情展、情感刻畫到鏡頭的運用,《黎明之前》不同於一般的諜戰劇,而是風格突出,有新意在其中。一般諜戰劇中,人物關係層層剝離,臥底通常都是先隱藏,最後一刻才被識破,而《黎明之前》在一開篇就亮出老底,身為臥底的軍情八局總務處處長劉新傑在開頭便遭到懷疑。而且通常諜戰劇都用正常順序刻畫“主人公如何完成任務,以及在這一過程中所遇到的危險”,而《黎明之前》則講述,諜報人員怎樣在危局下保護自己和同誌,而並不是每個優秀的間諜都能全身而退,劉新傑的幸存,是靠了下屬、同誌、愛人,甚至是上級“水手”。

葉雷陽拿出這個劇本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他不打算再寫諜戰戲了,這是最後一部諜戰戲。

“這個本子……”半晌之後,趙寶綱抬起頭,看著葉雷陽,張張嘴了四個字,卻不下去了,因為他現,自己已經無法用語言來形容什麼。

葉雷陽淡淡的笑著:“我打算讓洪雷哥演譚忠恕,丹辰去演顧燁佳,李博涵的話,祖豐來演,反正他演過李涯,很有經驗。至於剩下的角色,趙導您可以物色一些人,最好要演技好的那種,咱們這部戲,不靠明星陣容,隻看演技。”

趙寶綱忍不住翻了一個白眼,心你把主要演員都定了,合著就給我留下一堆配角。再了,男主角壓根就不出名,可不就是隻看演技麼。

可不知道為什麼,趙寶綱還是忍不住想要去拍這部戲,因為導演的直覺告訴他,這部戲是注定會火爆銀幕的作品。(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