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士兵突擊(6/176)(2 / 2)

能夠被稱為“劇王”的電視劇,需要的不僅僅是口碑,還要有收視率,還要有令人震驚的投資回報率。

到底,一部電視劇想要成功,不僅僅是收視率要高,還要讓投資商的投入能夠得到回報。

而《士兵突擊》,恰恰就是這樣的作品。

曆史上,《士兵突擊》的投資方並沒有賺到什麼錢,《士兵突擊》單集的成本是四十萬元,三十集一千二百萬,比起許多動輒數千萬元的投資,不算大製作,在國產軍事題材劇中這隻是中等規模。但這還曾讓導演為了融資絞盡了腦汁。因為《士兵突擊》並沒有明星陣容、離奇故事、男女****、宏大場麵、宮闈恩怨等等這些“商業元素”,所以最初《士兵突擊》讓一些投資方相當猶疑。後來是華誼意影視公司認為該片具有新穎的敘事角度,突破了以往軍旅題材,刻畫了一個真實的普通士兵,於是與八一製片廠簽訂了長期合作的協議,為該片投資了三分之一的資金,而八一廠承擔了近百分之七十的投資份額,才使得《士兵突擊》能夠與大眾見麵。

而根據各電視台出示的數據,《士兵突擊》的收視率並不高。要知道《士兵突擊》更容易吸引學曆高、收入高、社會地位高的“三高”人群觀看,此類人群是廣告的目標觀眾,但由於華夏現階段的收視率統計還比較粗放,這類人群基本不在樣本用戶之列,並且這部分人更習慣於從網絡上看電視。某位著名導演更是直言不諱的表示,現在的收視率統計僅以家樣本戶為依據,這些樣本戶多為中低收入群體,無法全麵反映收視狀況。

因為這部戲不具備“商業元素”,所以電視台沒有給予它太多關注。最後簽下的大部分電視台的播出合同裏,最低才兩千塊錢一集,而且還有很多地方的電視台堅決不買。

《士兵突擊》的火熱很大程度上是通過網絡的傳播而達到的。先在網絡上有了良好口碑和觀眾群後,再把熱潮反饋回電視。後來,各個電視台對《士兵突擊》又進行了大規模重播,有的台甚至把它剪輯成了四十集,廣告費等讓各電視台賺了個盆滿缽溢,而製作方卻不能從中獲得什麼利潤。

葉雷陽也明白,投資電視劇不賺錢是有深層原因的。在國內,電視劇行一般是一次性買斷一到兩年的播出權。協議期間內電視台播出的次數、播出獲得的收入就與製片方沒有任何關係了。加之現在電視劇的買家隻有央視和省市電視台兩大播出網絡,具有高度的壟斷性,各省又成立了廣播電視集團,統一限價,壟斷性就更強了。而在歐美,影視作品行一般實行版稅製,隻要播一次,就要付一次的錢。

“聯係他們!”葉雷陽對虞婉柔沉聲道。不管藍曉龍和康紅雷因為什麼原因居然沒有開始拍攝《士兵突擊》,但既然他們找上自己,那葉雷陽無論如何都不能放過這塊肥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