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忠武路(26/315加更)(2 / 2)

曆史在這裏開了一個不大不的玩笑,薑帝圭還是那個薑帝圭,可是他的兩部成名作,卻換了一個時間上映。

這個型,讓葉雷陽很是無語,最後也隻能無奈的歸咎於蝴蝶效應的理論了,好在其他的東西沒有任何變化,自己想要寫的那個劇本,依舊還存在著。

想到這,葉雷陽的目光不由自主的變得堅毅起來。

一夜無話,第二一大早,林長樹就開車到高麗大學等待葉雷陽,用他自己的話,好劇本就像一道美食,對任何一個導演而言都是難以拒絕的佳肴。

葉雷陽深以為然,做菜和寫作差不多,後者依靠語感,前者依靠手感。真正的好廚師,可以依靠手感讓一道菜變成美味佳肴,而有的人哪怕用秤去稱油鹽醬醋的重量,也沒辦法掌握其中的火候,寫作也是同樣的道理,文字是固定的,但如何把一大堆文字組合成讓人欣賞的內容,才是真正寫作者的本領。

一切的技能到底都是靠賦的,勤學苦練固然能夠進步,但我們還是要承認,努力有時候並不能夠解決問題,因為如果真的光是依靠努力奮鬥就可以成就夢想的話,那這個世界上能夠成功的人,未免太多了一點。

薑帝圭的電影製作公司位於漢城的忠武路。忠武路位於漢城中部,臨近著名的商業中心明洞,別看全長不足兩公裏,卻集中了大大幾十家電影製作公司以及影劇院,從明洞步行到忠武路的話,一路上可以感受到濃厚的曆史沉澱。

“這裏曾經是你們華夏清朝在我們朝鮮的大使館。”一邊開車的林長樹,一邊對葉雷陽指著某棟建築道。

葉雷陽微微一笑,心裏卻鄙夷韓國人可憐的民族自尊心,在甲午戰爭之前,朝鮮一直是華夏的附庸,要是自己沒記錯的話,袁世凱在這裏起碼駐紮了十年以上。隻不過日本占據朝鮮之後,才使得朝鮮脫離了清朝的統治。

事實上葉雷陽的記憶沒有問題,這裏一直都是日本統治朝鮮的聚集地,隨著二戰的結束,韓國政府用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李舜臣的諡號忠武來命名了這條路。

當然,之所以這麼做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為當年日本人有意在此設立電影院以瓦解韓國人的抵抗意誌,再加上明洞一帶本身就是電影愛好者的聚集地,所以才使得忠武路逐漸展成為韓國的“好萊塢”。

隨著時間的推移,忠武路已經成為韓國電影文化的代名詞,這理由大量的拍攝場地,導演、演員輩出,不少韓國電影界人士,都以忠武路出身為榮。

而葉雷陽今要拜訪的,就是如今被韓國電影人視為導演界領軍人物的薑帝圭。

沒有人知道,從這一刻開始,一個來自東方古老國度的年輕人,將會讓整個韓國為他震動。

第四更,求訂閱,求,求,求支持!(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