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勇對此的理解是這樣的:所謂空空泛耳,也就是在陳勝墓中最後出現的空音,以此開頭也同樣印證了這句詩的出處,的具體意思就是空音進入耳朵,靡靡之序的意思就是好像在寫一個什麼序一樣,為一篇文章做一個序,也就是總綱,乃至搖光的意思就是提到了搖光,這個序提到的搖光,或許就是從搖光開始,或許是整個文章和搖光有很大的淵源,死而雖生,意欲所觸的是正文,正文講的是脫胎換骨,涅槃重生之意,要經曆生死邊緣的錘煉,才能達到如此境界。大音止軌,大命止軸,大愛止序意思就是這個想要達到涅槃必須經曆,大音,就是這個空音,這個空音可以讓整個事情的軌道走向正確的軌道裏,然後就是大命止軸,這裏所的大命可能就是的是李慕了,就是涅槃之後的李慕可以改變曆史,同樣李慕的大愛可以改變曆史,但是這裏所的愛到底的是哪種愛,親情?愛情?友情?這一點吳勇還是不敢妄下定論的。最後一句周而複始,楓而複歸,萬物皆空,況一人止乎,悲哉悲哉!提到了楓葉,而周而複始,萬物皆空,也就是李慕要達到那種境界,所謂的這種境界的很虛幻,但是這種境界的秘鑰居然是一個楓葉,而唯一能夠達到這種境界的人就隻有李慕,所以詩句的最後都感歎,況一人止乎,悲哉悲哉!來為李慕打抱不平啊,當吳勇徹底理解此句的意思,他也為李慕打抱不平,但是無能為力,所以吳勇為此才顯得那麼瘋癲。他知道李慕任重而道遠,他知道李慕的肩上肩負起太多的責任,甚是於阻止世界末日。
吳勇是心疼李慕,但是吳勇也不是徹底的把這句詩讀透了,因為詩中到的楓葉為何能夠破解最重要的秘密呢?這也是吳勇不解的地方。
這幾個人之中除了吳勇對此句詩有這麼深刻的理解,還有李慕,之所以李慕沒有對第四珠開啟起到什麼幫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句詩的含義就是開啟第四珠的最關鍵秘鑰,而且這個秘鑰必須要吳勇自己參透,所以李慕隻能靜靜的當一個旁觀者,還好吳勇做到這一點了,李慕也因此感到欣慰,但是吳勇自己反而瘋掉了,這讓李慕也為他感到心疼。
縱觀所有詩句的提示,不管“空空泛耳,靡靡之序,乃至搖光,死而雖生,意欲所觸,大音止軌,大命止軸,大愛止序,周而複始,楓而複歸,萬物皆空,況一人止乎,悲哉悲哉!”還是“萬物皆有序,搖光慕秋楓,若問何處知,時間可倒流”都對楓葉有所解釋,看來最後的關鍵點應該是楓葉了,但是李慕思來想去,不知道這個楓葉對整個事件的進程有什麼樣的關聯?這也是李慕想不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