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二章:倭寇要倒黴了(2 / 2)

由於完成這樣的戰術殺氣太重,有違中興大帝以德服人的一貫作風,讚畫部不敢擅專,轉呈這份有可能一舉讓數十萬倭人喪命的作戰計劃交給子決斷。

誰知一向以少殺戮為主的中興大帝居然采納了這個不人道的戰術,還讓軍需部滿足空軍需要的燃燒瓶多多益善,並且要求空襲時間盡可能安排在崇禎十七年九月十八日。

皇上批準的戰術當然會得到完善,更加周詳的計劃出爐了,最後效果如何九月底就會解開謎底。

現在黃勝把精力用在內政上,拿下大明就必須對數千萬老百姓負責,重建家園、恢複生產刻不容緩。

“南明”本來就兵精糧足,有錢有地盤,一場大規模殲滅戰拿下了北方富人相對集中的大明京畿,當然是做了一筆最劃算的好買賣。

這就得感謝這個時代的貨幣製度,財富都是以貴金屬形態存在,這些東西哪怕燒化了價值還在,黃勝單靠繳獲的貴金屬就足夠軍費支出,安置老百姓和投降賊兵的費用也都有了著落。

一切繳獲歸公已經深入人心,中興大帝麾下的所有大明軍人都知道這是最起碼的軍紀。

經過實踐證明,新一代知識青年軍人的思想覺悟更高,鎮撫官發現的私藏財物案例少之甚少。

這也是因為“戰神”軍人不僅僅待遇高而且前程遠大,為了眼前的蠅頭利貪墨繳獲被開除軍籍,不僅僅自己的一生毀了,還會禍及一家老都抬不起頭做人,犯罪的成本太大。

經過統計,這一次圍殲闖賊繳獲的貴金屬以白銀計超過七千萬兩,繳獲的股票也值三四千萬塊銀幣。

既然闖賊已經把整個京城內的財富搜刮一空,黃勝當然不會讓它們物歸原主,至今為止也沒有哪一個被闖賊拷餉的苦主來找軍隊討要自己家裏被闖賊拷掠去的財帛。

當然有人去討要也得不到好結果,他們是被偽“大順”以政府的名義拷餉,失去的財帛成為了偽“大順”國帑,新大明帝國沒有追究他們的資敵惡行已經是法外開恩。

況且財帛到了這個時候已經變成繳獲成為大明國帑,誰敢向國庫伸手要屬於私人的錢財?

這樣做跟找死有區別嗎?因此沒有出現一個傻子,這些錢財理所當然成為了軍餉、安置銀、成為了修建水利設施、道路的工程款。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黃勝做得最好,他沒有守財奴的思維,來到大明二十年一直保持投入,不斷投入,自然碩果累累。

向老百姓付出愛心得到的回報是擁護和支持,向土地付諸投入得到的回報是稻穀滿倉使得老百姓都能吃飽肚子還有餘糧。

大量錢糧投入到軍隊建設得到的回報是把西夷、建奴、倭寇、韃子、流寇打得或亡國滅種或成驚弓之鳥。

解決了內戰,大明帝國國力上升毋庸置疑,國帑多了更會加大投入規模,特別會注重海軍的建設,擁有海洋離擁抱全世界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