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惡鬼(2 / 3)

王寧宇立刻就意識到,這些茹毛飲血的醜陋家夥是要打定主意,要把他兩作為一頓豐滿的午餐吃掉。他厭惡這個地方,也厭惡這些張牙舞爪的生物,就連一分鍾也不想呆下去。當一個惡鬼快速的朝他奔跑過來的時候,他就知道要有一場惡戰要打了。

他提醒雲中雁小心點,不要遠離他的身邊。

有一個惡鬼撲過來,其他的惡鬼們也都不要命的圍上來,要把他們撕成碎片。王寧宇張開雙掌,彙聚了一團佛印,朝著撲上來的惡鬼打過去。隻聽見“嗷嗷”慘叫幾聲,它們就跌倒在地上,向後滾了很長的一段距離。這些惡鬼們是沒有理性的,它們隻知道吃肉喝血,一見到活人就瘋狂的爭搶,即便是被打傷了,也完全感覺不到疼痛,爬起來後就繼續撲過去。王寧宇的身上發出一道金光,他輕踏著腳步跑過去,揮灑自如,一拳打倒一個,一腳踢飛一群惡鬼。雲中雁也毫不示弱,她身輕如燕,雙手持著兩把短刀,跳到惡鬼的肩膀上,將刀子順勢一拉,就割斷了一個惡鬼的脖子。沒過多久地上就已屍橫遍野,到處都是殘缺不全的屍體。

這幾個小鬼小吏是無法阻擋王寧宇他們前進的步伐的。在打鬥接近尾聲的時候,城堡裏麵走出來一列身穿鎧甲手持長矛的衛兵。他們的胸前繡了一個很大的“神”字,表明他們是神道盟的人。帶頭的是一個中年男子,拔出佩刀讓兩人停下手,好像有話要說。他正是第九聖壇的壇主輒義。

王寧宇收掌,自然的垂落。看著那人問道:“你是神道盟的人,水無痕在哪裏?”

輒義回答:“聖主要見你們,跟我來吧。”

他口中的聖主指的就是水無痕。王寧宇對於水無痕的了解,也是從別人的口中得知的。人們都傳言他是一個幾乎接近神的人物,能夠呼風喚雨,掌管人間生死。那麼如今他是否知道有人要來取他的性命呢?

在別人的地盤上,王寧宇也不怕他耍什麼花招,他真想這麼做的話,也是防不勝防。士兵們用武器驅散了外麵的惡鬼,把地上的屍體搬運到離著不太遠的一個垃圾堆裏。然後就留守在城堡外麵,不允許任何一個惡鬼闖進去。

王寧宇跟在輒義後邊進入到塔裏麵。

這個塔樓很高很大,裏麵是空心的,隻在外圍設有通道和台階,容人在每一層都有足夠的空間停留。與傳統的四角塔樓不同的是這個高塔是用切割整齊的整塊大理石堆砌而成的,每層都有十二個敞開的拱形窗口,越到頂層就越加變小,但數量保持不變,依然是呈對稱狀的。從這些窗口射進來的光亮能夠將牆壁上的圖案照得非常清楚。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原始宗教,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對一些巨形或奇形的自然物(巨石(怪石)、岩洞、大樹、山林),往往認為是一種靈性的體現,因而對其頂禮膜拜,酒肉祭供。此外,苗族認為一些自然現象或自然物具有神性或鬼性,而且重視拜山神、樹神、獵神、雨神、火神等自然神祝,遇有暴風驟雨,要燒黃臘祭鬼;小孩生病,要拜獻石頭神;大人生病,要殺豬祭水井神,並取“靈水”治病;家有不幸,要“做牛鬼”,即“推牛還願”,祈求神靈保佑。相信財神,並有“開財門祭”,人畜生病﹐經巫師占卜,認為是某種鬼群作祟,則須按成例購備祭品致祭。

他們相信鬼神的存在,並將其分為“善神”和“惡鬼”兩大類。因此其宗教活動常因善惡對象之不同而有別。對被認為能造福於人的善神作虔誠的供祭,對那些被認為專門與人為祟的惡鬼,則采取躲避、驅趕和進行不得已的討好或哄騙。他們認為惡鬼隻吃葷菜,因此一般祭大鬼群(超過十二個)用牛,中鬼群(四至九個)用豬﹑狗,小鬼群(二至三個)用雞鴨。但人們認為惡鬼不會賜福,專門作祟,祭鬼乃是迫不得已,不但不必虔誠,而且可以欺騙。所以用蛋代替雞鴨,家畜家禽也可以小充大,或以肉代豬;酒飯數量也可以少充多,由巫師念咒蒙騙。

這些石壁上的圖案便是刻畫了黑苗族人心目中的鬼神。他們表情恐怖嚇人,大多數都是保留了人的基本特征,四肢、五官都俱全,反映出了它們能夠與人正常交流的一些必要條件。

在上到第十九層的時候,輒義就用雙手努力的推開一個沉重的大門,請王寧宇自己進去。他接受到的命令就是在外麵等候,不讓任何人打擾聖主與他之間的談話,包括雲中雁在內,也不能進去。

對於這裏的破規矩,她就壓根不想過問是什麼,隻冷哼了一聲說道:我不是主人,但馬上也不會成為這裏的客人,讓他一個人去吧,我會等到水無痕走出這扇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