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紅色革命(1 / 2)

南京,金陵古城。 Ww WCOM

站在城頭,看著城內城外的一草一木,朱家兄妹感慨萬千,尤其是朱清嚴。這樣保存完好的古城在後世根本沒有,他在前世看到的是大片大片的開區商業區,有的千古名城能保留下一段城牆已經非常好了,現在的共和國百姓不會珍惜,因為他們這一輩離帝國時代並不遠,有的老人以前就住在這種古城內,作為一個朝子民驕傲地生活。可是,等到下一輩,下下一輩,許多人終生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城市叢林,呼吸著渾濁的空氣,感受到了人類因為進化而付出的代價,他們會懷念自然,懷念這樣的古老生活,那時候,這裏將湧滿無數來旅遊來懷舊的人,不過,按照國人的性格,是不是會留下“到此一遊”的“名勝古跡”?

站得高看得遠,朱清嚴漸漸忘卻失去戀人的悲傷,他喃喃道:“後半生就在這裏了,就在這裏生活……”

色漸漸陰沉,朱清清抬頭,:“快下雨了,大哥,滄白估計也在擔心,我們回去吧。”

到了南京,景瑾和莫存鋒一文一武,作為全國嚴打的領導者,自然要和南京地方政府進行密議,所以兄妹倆能抽空來金陵古城一趟。朱清嚴也抬頭看了看,要變了,不僅僅是南京的,還有北京的,全國的,林婉芸是一個野心家,同時也是一個愛國者,不可否認她的愛國熱情,但她並沒有找到改革的正確道路。

拋棄計劃經濟,邁向重工業和軍工企業結合之路,會對共和國的未來有極大損害。老百姓過不好,政府內部又是政治鬥爭的一個接一個大風暴,林婉芸大勢已成,親信黨羽遍布京畿,那麼,依附者和反對者都會以此做文章,北京很快就會成為政治風暴的中心。

嚴打,隻是政治風暴開始的前奏。

既然要嚴打,而且選擇聯邦總理景瑾和6軍大將莫存鋒掛帥,並將嚴打中心定在南京,這已經表明了一切:林婉芸想改革隻需要她的一句話,因為政治局是她的一言堂,但不受控製的事物太多了,遠遠不是人力所能改變,嚴打僅僅是為了試探,或者為了鞏固權威。

林婉芸想做共和國的皇帝,必須奠定基礎。

那麼,為什麼要選擇南京?

南京是長江以南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除了上海作為經濟中心分庭抗禮,再無其它城市能與之匹敵。同時,南方也是共和國紅色革命最嚴重的地方,因為南方地理條件良好,人文環境開放,人口密度過北方,對於新事物出現的接受能力比北方強了不少。

蘇聯在二戰前都在努力對外輸出革命,哪怕紅色帝國在二戰後的勢力範圍縮回了歐洲本土,但對於共和國南方的影響力不容覷。從林婉芸的一係列動作來看,她非常欣賞蘇共的一黨專政和中央集權,後一樣在從帝國過渡到共和國之前中國就已經做到了,前一樣則是在共和國成立後逐步變成現實,林婉芸控製的工農聯盟是共和國第一大黨,統一戰線、自由黨相繼沒落,雖然她沒有宣布黨禁,卻已經明白無誤地釋放出了一個信號:共和國隻能有一個執政黨,那就是工農聯盟。

從林婉芸對共和國憲法(主要以帝國憲法為準)修訂的過程中,其大力幹涉態度來看,她一直在努力的是工農聯盟為執政黨,而統一戰線、自由黨甚至是新民黨、綠黨等黨派為參政黨,采取政治協商製度。工農聯盟位居共和國權力架構的中央,統一戰線和自由黨等黨派團結在周圍,工農聯盟在保持連續執政地位的情況下,會保證其它黨派的參政權利。

工農聯盟的主旨是提高工人和農民的地位,以民為本,不能傷民坑民,要協調好人民和政府的關係,緩解社會矛盾,並主張國有化——可以看出,工農聯盟的政治理念和執政思想近似於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是一種社會學思想,主張整個社會應作為整體,由社會擁有和控製產品、資本、土地、資產等,其管理和分配基於公眾利益。19世紀至4年代,“社會主義”的概念在西歐廣為流傳,展出不同分支,馬克思和恩格斯對社會主義展出了他們的理論體係,亦認為社會主義社會是資本主義社會向**社會過渡的社會形態,《**宣言》這樣:“資產階級在它已經取得了統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詩般的關係都破壞了,它無情地斬斷了把人們束縛於然尊長的形形**的封建羈絆,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裸的利害關係,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