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中國政府的停戰提議,在他看來,德國稱霸世界指日可待,完全沒有必要和任何國家妥協。 Ww WCOM林婉芸不得不歎息一聲,隨後,為了鞏固執政地位,並為了更好地打贏世界大戰,開始大力扶植自己在聯邦政府的親信,同時打壓異己。
一九四二年三月上旬,聯邦政府宣布遠東戰區和北亞戰區降為軍區,並在烏拉爾山脈的廣闊地帶(即歐亞分界線以東)成立烏拉爾戰區。緊接著,林婉芸又為了拉攏軍方,準備增設大將軍銜,共授予五人。
國防部長薩鎮冰上將晉銜海軍大將,三軍總參謀長劉誠誌上將晉銜6軍大將,6軍參謀長莫存鋒上將晉銜6軍大將,空軍參謀長王琛中將越級晉銜空軍大將,中東戰區司令邱皓中將晉銜6軍大將,當然,林婉芸不會一味地向軍方妥協,所以她為了壓製薩鎮冰這樣的三朝元老,通過修改憲法規定國防部長不再是軍方最高部門,權力集中於總參謀長,即劉誠誌手中。劉誠誌根基不深,容易受到控製,而林婉芸的這一做法,自然又是引起了一片毀譽參半地議論,尤其是薩鎮冰一係的海軍將領,對最高統帥的決策非常不滿。
授銜儀式並不隆重,因為五位新晉大將還有莫存鋒和邱皓不在國內,在前線作戰,所以儀式是在有人缺席的情況下進行的,莫邱二人的大將禮服是空運過去的。這一段時期聯邦政府是多事之秋,除了林婉芸基本通過拉攏分化坐穩寶座,掌握最高權力後,她還在一點一滴地改變這個國家,但聯邦政府做的改革不同以往,以前的帝國政府注重的是經濟,聯邦政府則是軍事。
句不客氣的話,這是在走前世蘇聯解體的老路,蘇聯為什麼會解體?政治上盲目搞個人崇拜(特別是斯大林),一黨專政,經常或明或暗的清洗運動,在二戰後奉行大國沙文主義,特別是八十年代入侵阿富汗,更是引起了世界的公憤,武裝占領匈牙利等等,事實上此時的蘇聯已經失去了社會主義陣營各國的支持;在經濟上,從蘇聯成立開始,整個國家的重心都放在了工業上,由於冷戰的開始,使得蘇聯的經濟體係更加極端化,工業幾乎都是為軍事工業服務,人民的溫飽問題頻頻出現,加上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攻勢,蘇聯的經濟在解體的以前事實上已經崩潰,戈爾巴喬夫的改革隻不過讓這種矛盾體現出來。
再軍事上,蘇聯與美國的冷戰極大的消耗了其國力,而蘇聯的軍事並沒有用在民主上,而是用在鎮壓民主和入侵他國上麵。排擠南斯拉夫,與中國交惡,沙文主義思想泛濫,在阿富汗戰爭的失敗重創了蘇聯國力,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在國內外和黨內外壓力下,存在了七十年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解體,強盛一時的紅色帝國走到了盡頭。
總結來,蘇聯領導人好大喜功,在國力不及的情況下,強行進行長期軍備競賽,大搞國民經濟軍事化,對外輸出革命,從而導致人民生活水平數十年來提高有限,人民不滿情緒不斷積累,而且過於重視重工業基礎,不注重經濟基礎和民間疾苦,國家富裕而不是人民富裕。等到人民難以忍受的時候,就算蘇共的執政地位再合法,統治力再強大,亦是無力回。
而如今的中國聯邦政府,不就在走這樣一條路嗎?
林婉芸沒有意識到道路是錯誤的,她一邊為自己手中無與倫比的權力沾沾自喜,一邊為前線的戰局憂心忡忡。現在聯邦政府大力展軍事力量,6上戰線就不了,足以和德國分庭抗禮,但中國本土離俄國本土實在是太遠了,打蘇聯的亞洲部分還行,一進入歐洲,西伯利亞方麵軍和中東方麵軍都變得疲軟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