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空前危機(1 / 2)

要從諾曼底逃向英國本土的不列顛島,其間有一道堪比台灣海峽的英吉利海峽,不同於台灣海峽的是,英吉利海峽對應大6的島嶼是一座海岸線遠比台灣島漫長的不列顛島。WwW COM英國皇家艦隊為了接應中國遠征軍上船,不僅動用了軍艦,還整理了上百艘商船,有的根本用不上,但英國方麵考慮到德國海軍會進行攔截,多餘的商船是用來打掩護和做誘餌的。

六月二十五日到七月三日,英國方麵才將一切準備完畢,期間德軍攻占布雷斯特,並從左右後三個方向對諾曼底地區進行壓迫式夾擊,好在諾曼底有中國遠征軍保存完整建製的十五個師,在求生欲望的驅使下,人能爆巨大的潛力。麵對來勢洶洶地百萬德軍,十五個中國師以及從巴黎退下來的五個師(有的建製並不完整,傷員眾多,隻能作為輔助角色)進行了好似背水一戰地激烈抵抗,德軍本就沒有打算在英國艦隊來救援之前打下諾曼底,一看這樣,索性放水,不痛不癢地在外圍地段攻打,不往中**隊防守地核心區域進攻。

英吉利海峽大海戰,被後人普遍認為是德國進軍英國本土的基礎,由於英國皇家海軍在這一場大海戰中幾乎全軍覆沒,再加上英國空軍出動支援時被德國空軍包圍,可以,英國本土的海空軍守衛力量基本被橫掃一空,雖然德軍亦是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而中**隊因為英國在海戰和空戰中接連敗北,終於絕望地現:別沒有理會逃離法國了,就是還有,英國本土也不安全,看德軍這樣子,隨時可以拿下英倫三島。

原本曆史的七月十六日,希特勒準備實行的“海獅計劃”也因此胎死腹中,不列顛空戰不再生,因為英國海空軍覆沒,已經沒必要了,德軍隨時可以登6大不列顛島,向著倫敦進軍。第一次世界大戰,德軍沒有打到英國本土,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本來也沒有機會的,奈何有了“明計劃”,所以一切都改變了。

朱培德征求全體將士的意見,因為沒有希望脫逃,到底是向德軍投降,還是繼續抵抗,直至戰死最後一人,還是需要全體來決定。沒有想到的是,大部分遠征軍官兵都表示願意向德軍投降,這就要考慮到一定的曆史因素了,如果麵對的是老毛子,別讓遠征軍投降,就是安全逃脫都不一定,很有可能和蘇軍魚死網破!

七月八日,中國傳統七夕情人節的隔,遠征軍司令朱培德中將率領最後殘存的十三個中國師向德軍古德裏安部(因為古德裏安為中國征戰過,蒙古、尼布楚都是他率領德國誌願軍打下來的,所以有熟人就好多了)投降,並交出了自己的指揮刀。當時,有隨行的德國記者拍了照片,照片上除了朱培德向古德裏安交出指揮刀的場景,側麵還有一個女人在掩麵哭泣。

她就是克拉拉,在為自己的祖國而哭泣。

全世界的報紙都賣瘋了,美國方麵對於英吉利大海戰“深感震驚”,並“深表憂慮”,認為英國獨木難支,撐不過一九四零年的下半年本土就將淪陷。至於保持中立的愛爾蘭,估計也會在英國淪陷之後被希特勒順勢滅了,英法相繼喪失抵抗能力,歐洲再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礙德軍的兵鋒。

接下來如何展又是一個有趣的議題,即德國是否會幫蘇聯抵抗中國?或者,德國會反插北極熊一刀?

按照蘇德的曆史恩怨來,德國插蘇聯一刀是最有可能的事,就連中國政府都認為在德國統一歐洲後,不會和蘇聯合作,以中德的關係以及地理環境來,德國很難對萬裏之外的敵人動打擊,況且中國並不是歐洲那些被迅滅亡的國。至於蘇聯政府是否也有這樣的憂慮,斯大林有沒有做好準備,外界還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