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閃擊波蘭(1 / 2)

波蘭戰役,也稱為波德戰爭或德波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的起點,亦是世界戰爭史中著名的閃電戰,波蘭稱為一九三九年保衛戰或一九三九年九月戰役,而德國稱其為波蘭戰役,作戰代號為《白色方案》,該戰役一般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前世中國政府認為是從日本“七七事變”侵華開始)。 WwWCOM

德軍指揮部為隱蔽地突襲波蘭,預先在兩個方向上展開了部隊,在波美拉尼亞和東普魯士集結了由二十一個師編成的北方集團軍群,下轄第三集團軍和第四集團軍,總指揮官為馮博克上將。在德國西裏西亞和捷克斯洛伐克境內集結了由三十三個師編成的南方集團軍群,下轄第十四集團軍、第十集團軍和第八集團軍,總指揮官為龍德施泰特上將。這兩個集團軍群分別由第一航空隊和第四航空隊提供支援,德軍共投入四十四個師,其中七個裝甲師、四個輕裝甲師、四個摩步師,一千九百三十九架飛機(和一九三九年真是巧合),兩千八百輛坦克,共計八十八萬零六千人,如果算上預備隊則兵力為六十二個師,一百六十萬人。

波蘭和英法結盟後,在德國進攻的威脅下,波蘭統帥部也製定了代號為“西方計劃”的對德作戰計劃,由於在人數和裝備上大為遜色於德軍,波蘭為抵抗侵略僅能出動三十九個步兵師、十一個騎兵旅、三個山地步兵旅、兩個裝甲摩托化旅、近八十個民防營。經過統計,共有輕型坦克二百二十輛、輕型坦克六百五十輛、四千三百門火炮和迫擊炮,九百餘架飛機,波蘭海軍編有十六艘戰鬥艦艇和輔助船隻,總兵力為約一百萬人,最高司令官為斯米格威羅茲元帥。

戰爭爆前,波蘭武裝力量的動員和展開並未完成,波軍指揮部在預定的防禦地區僅展開了二十四個步兵師、八個騎兵旅、一個裝甲摩托化旅、三個山地步兵旅和五十六個民防營,戰爭開始初期波蘭軍隊的展開還在繼續。波軍總司令部計劃實施戰略防禦,阻止敵人深入腹地,為英法聯軍的行動贏得時間並根據形勢采取進一步行動,波軍主力沿著德波邊境展開。

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淩晨四點四十五分,德軍聯合附庸國斯洛伐克的軍隊入侵波蘭,英國和法國給予納粹德國四十八時限期撤出波蘭領土。因為德國沒有聽從英法的警告,英國和法國在九月三日向德國宣戰,而所有參與的國家都沒有估計到這場戰爭會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規模,這是人類曆史上空前的大浩劫。

戰爭爆了,當歐美媒體的報紙紛紛報道了德國入侵波蘭、英法警告無效忍無可忍向德國的新聞後,朱清嚴正坐在中南海北京廳靜靜等待,朱清清已經和莫存鋒去了香港度蜜月,現在中南海就隻剩下他和安藤千惠了,當然,還有常日在身後站崗的鍾文貞。他捏著那份報紙,表情複雜,暗忖:或許隻有這一場戰爭過後,人類才會迎來真正的和平時代。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軸心國集團正式對同盟國集團宣戰,蘇聯紅軍隨後從東線與德軍夾擊波蘭,九月十七日收複寇鬆線以西的西烏克蘭與西白俄羅斯,德軍和蘇軍於九月二十八日在布格河完成會師。波蘭侵略戰大致上在十月六日結束,但是波蘭沒有向德國或蘇聯投降,而是在英國組建了流亡政府。

北京,國會大樓。

經過投票,內閣政府轉為最高統帥部,國家總理林婉芸任最高統帥部最高軍政統帥,並召開第一次最高會議。每個人的麵孔都非常嚴肅,林婉芸敲敲桌子道:“戰爭開始,國家采用戰時機製,在戰火沒有燃燒到本土的情況下,暫時不對全國物資軍事管製,不過所有戰略物資都要優先供給前線。同時,還有一項決定要在最高會議上討論,即撤銷莫存鋒中將漠北軍區司令職務,保留6軍參謀長職務,授任西伯利亞方麵軍總司令;漠北軍區司令由地方上舉薦的6軍少將英燁續任,授銜中將,反正蒙古一帶不屬於邊境,在短時間內不會有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