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方會盟(2 / 2)

石原莞爾微微一笑,像個流氓一樣:“五十年換外滿洲,其餘的,免談。”

林婉芸無奈地又爭辯幾句,見石原莞爾態度堅決,隻得道:“成交,現在是二月份,在簽署協議後,日本和德國應在四月份之前向我軍移交全部控製區。”

古德裏安和石原莞爾一同道:“沒問題。”

二月中旬,中德日簽署《東京三方協議》,確立了上述談成的秘密事宜。從三月上旬開始,日軍6續撤出外滿洲由明軍接收,而德軍也在國內的命令下先退往中國南方休整,將尼布楚和巴爾喀什主權交給中國,他們將在廣州灣登船,走原路返回國內。

外滿洲(包括庫頁島)、尼布楚、巴爾喀什的回歸對於中國人來是一件幸事,雖然短時間內吸收消化不了,但隻要能長久控製,必然會使國力大幅度增長。林婉芸回國後,受到英雄般地禮遇,不僅大明女皇朱清清率領內閣文武親到機場迎接,就連已經在美國進行考察和訪問的朱清嚴也向國內去賀電。

內閣下令舉國歡慶十日,並將二月十日簽訂《東京三方協議》的那一定為“複疆節”,當然,民間歡呼雀躍,帝國政府卻依然沒有放棄。現在能收複故土是蘇聯因為八國幹蘇焦頭爛額,元氣大傷,隻要恢複過來,斯大林那個狗雜種肯定要派兵奪回被占領的土地。

為此,由朱清清簽署文件,將外滿洲、尼布楚、巴爾喀什等地區劃分成十二個省,即海參崴省、海蘭泡省、嶺北省、伯力省、庫頁省、江東省、貝加爾省、尼布楚省、阿爾泰省、西原省、東原省、巴爾喀什省、科布多省,這就是後世的“北方十三省”。

之後,帝國政府將外東北六省劃為遠東軍區,第十三集團軍司令朱貴紫少將晉銜中將,任戰區司令;尼布楚五省劃為北亞戰區,第二十一集團軍司令羅禹耀少將晉銜中將,任戰區司令;巴爾喀什二省劃為中亞戰區,第十集團軍司令邱皓少將晉銜中將,任戰區司令。

之所以劃成戰區,而不是劃成軍區,帝國政府自然有其考慮,最主要的就是蘇聯在近幾年之內會大兵壓境,與其到時候手忙腳亂,還不如現在就開始準備。確立行政劃分後,帝國政府啟動了向北方十三省的大移民計劃,對自願移民北方的居民給予諸多優惠政策,盡量充塞人口,並在三大戰區大量修建軍事基地,囤積糧食,調動精銳在北方防備,隨時做好和蘇聯開戰的準備。

不過,這麼一搞,攻打朝鮮半島的日程肯定要延遲,因為衛立煌手下本來準備使用的四個集團軍有兩個調到了外東北,連朱貴紫和羅禹耀這樣的虎將都被調走了,衛立煌隻是一個人,二十萬人攻打朝鮮都尚且困難——用十萬人,而且是在沒有大將可用的情況下,衛立煌不禁仰長歎,知道想渡江作戰的希望很渺茫了。

此時此刻,因為八國幹蘇,世界局勢的變化日甚一日,對於日本占領堪察加半島,中國采取支持態度,而對於中國收複北方領土,德國采取支持態度——隨後,德國單方麵撕毀《凡爾賽和約》,中日兩國都表示支持。

很明顯,中德日三國已經達成了一個共識。

包括美國、英國、法國等世界列強在內,對此表示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