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努烏梁海光複的消息送進中南海,內閣總理林婉芸下令舉國歡慶三日,紀念北方領土在強鄰的幹涉下終於又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大明女皇朱清清召開新聞布會,一是宣布蒙古和唐努烏梁海恢複原有的行政統治,並成立“漠北軍區”,由6軍參謀長莫存鋒中將兼任軍區司令,二就是宣布出兵朝鮮。
為什麼出兵朝鮮?朱清清給的回答是:“在明日的停火協議中,明確規定朝鮮和琉球獨立,而宇垣一成這個軍閥不聽日本中央政府的號令,占據明帝國的固有領土台灣以及兩個獨立國家的疆土,是可忍孰不可忍,帝國一定要為曾經的藩國討回公道!”
當然,出兵一定會出兵,但什麼時候出兵,是不是一定取得最後勝利,還得看明帝國的決心。
打朝鮮沒問題,畢竟是6上戰鬥,打台灣和衝繩群島則非常困難,是人都知道大明海軍完蛋了,沒有五十年恢複不到鼎盛時期,那時候其它國家的海軍又會走到哪一步?可以,大明的海軍力量已經遠遠落後於世界,隻有潛艇部隊可堪造就,而且建製完整。
不管怎麼,鴨綠江兩岸的火藥味瞬間濃鬱起來,宇垣一成不打算放棄朝鮮,所以注定要有一番龍爭虎鬥。
這時候,朱清嚴等出國訪問的大明代表團成員剛剛在南華都坤甸的機場走下飛機,南華總統許長利親自迎接大明至尊。在南華的行程排得比較緊,但最舒服,南華領土主體以大半個加裏曼丹島為主,有上千萬華人,土著加起來有幾百萬,百廢待興。
雖然明帝國目前給不了南華太多幫助,畢竟大明也有自己的頭疼事,但兩個國家的利益早就綁在了一起,南華境內也有足夠數量的大明駐軍,所以南華隻能無條件支持明帝國。朱清嚴和許長利一見如故,後者是商人出身,話特別圓滑,和為人處世一樣,他當了總統先不是和其它國家搞好關係,他因為目前有大明這個靠山已經足夠了,著眼點理應放在經濟層麵。
大蕭條時代還沒有完全過去,南華又建國短暫,國力脆弱,大力展的方針是絕對正確的,朱清嚴肯定了這一點。在明日戰爭後,明國沒有倒下,南華作為弟終於鬆了一口氣,許長利也開始全麵推行自己的經濟政策,以商人的那一套治國。俗話治大國如烹鮮,他的做法有些急,萬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朱清嚴在視察了南華的一部分經濟開區後,搖著頭道:“步子不要邁得那麼大,急是急不來的,慢慢來吧,一口氣肯定吃不了胖子,沒看大明從君主集權到君主立憲的道路走了已經四十年,還沒有完全達到目標嗎?想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太難了,不止是要路線正確,還要時地利人和全部站在你一邊,老爺怎麼可能偏愛你一人?”
許長利連稱受教,隨後,他代表南華共和國政府與大明太上皇代表明帝國政府簽訂《明南結盟條約》,正式確定大明第三個平等盟國的誕生。
在南華逗留了一個月左右,九月中旬,大明代表團離開南華,乘船趕往下一個目標——巴厘島。
誰也不會知道,就在大明太上皇下南洋的時候,這個世界的曆史終於生了一次重大改變。
一九三五年九月十五日,美國率先在國際聯盟召開的會議上難,矛頭直指紅色帝國。
仿佛是約好了似的,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五國同時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