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直麵矛盾(1 / 2)

京津大會戰名義上進行了一個多月,實際上真正打響第一槍還是在十月下旬,華北日軍始終難以突破京津防線的外圍陣地,至少北京當局為了保衛都,稱得上全力以赴。 WwWCOM過四百輛坦克在外圍防線集結,其中重型主戰坦克比例不算很高,輕型輔戰坦克較之占據很大比例,不過這也不是日軍坦克部隊能比擬的;除此之外,京津守軍還在上千裏的外圍防線集中部署了過一千門火炮,有迫擊炮、野戰炮、山地炮、反坦克炮等,而且北京兵工廠和津兵工廠還在源源不斷地生產火炮。

單是明軍的坦克部隊和炮兵部隊就讓進入關內取得節節勝利的關東軍再也驕傲不起來,如此燒錢到極點的豪華陣容,就算日本軍方能痛下決心,也拿不出那麼多的錢。為了打贏這場許勝不許敗的全麵戰爭,日本軍政府已經欠了太多的海外債務,絕對是債台高築,還行了數千萬日元的國債,國民雖然在無怨無悔地認購,但整個國家從上層到基層,潛力也差不多掏空了。

若不是看好日軍能打下北京,獲得足夠的戰爭紅利償還債務,日本政府的大債主,諸如美國、法國、西班牙和意大利等,早就催逼日本還債了,如今則在靜等京津大會戰的勝負結果。如果北京失守,不用,美法西意等國會落井下石,雖然明國沒有向他們舉債,但都的淪陷肯定要導致全國政令混亂不堪,甚至造成軍閥割據,歐美列強完全可以再大度地向日本政府借款,支持日軍和明軍打下去,打得時間越長越對他們有好處。

打不下北京,日本就可以完了,經濟大蕭條的大背景下,國家經濟不生雪崩是不可能的,巨額的海外債務也會讓軍政府破產,最終民眾會選擇一個新的執政方來拉回處於冰點的經濟狀況。總而言之,京津大會戰的成敗與否,是明日國運的轉折點,隻要兩國的執政當局還想為國家的存續盡一份力,就會盡全力打贏這場曠世大戰,尤其明日是亞洲最強大的兩個國家,其中一方的倒下,必然導致另一方的崛起。

將對方打倒,就能稱霸亞洲!

華北日軍的第一目標是肅清北京市一角的外圍防線,企圖打開一個缺口,寺內壽一研究了一夜,最終將目光鎖定在懷柔縣喇叭溝門鄉,從張家口和承德雙向夾擊,無疑能最快度取得突破。可他並沒有多少把握,因為喇叭溝門正對著的豐寧縣和赤城縣不是完全控製在日軍手中,有近一半的地盤還是明軍占據。

“必須肅清支那軍隊,不然打不開缺口,我們沒有時間和明國幹耗,日本是耗不起的!”寺內壽一默默地想。

在豐寧和赤城一帶盤踞的日軍並不多,寺內壽一緊急抽調了一部分主力師團,其中某些聯隊是完全的機械化部隊,他決心以雷霆萬鈞之勢掃清豐寧和赤城的殘敵,並一舉攻克喇叭溝門,進而占領懷柔全境。劉誠誌現在每麵對的都是日軍的大規模調動,雖然寺內壽一決定從喇叭溝門打開突破口,但到底喇叭溝門是個地方,外圍防線的炮兵部隊更是沒有部署多少。

日軍向喇叭溝門調動了規模的軍隊,劉誠誌一開始沒有重視,這是因為日軍每都在調動,有大有,每個都去關注是不可能的。他現在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了正麵戰場,以及敵後戰場,比如東北遊擊隊。

他設法和滿洲裏一帶的遊擊隊政權取得了聯係,顯然,官方布《權利宣言》正式承認遊擊隊的地位,極大的刺激了他們的神經。劉誠誌表示要和遊擊隊合作,京津守軍在正麵戰場和日軍打,遊擊隊由於裝備差,組織能力也不算很強,貴在靈活性和機動性過重裝甲部隊,所以可以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且戰且走。

劉誠誌的意思是,遊擊隊要在京津大會戰的關鍵時刻盡力騷擾敵後戰場,牽製日軍的一部分兵力,確保正規部隊能保住都。上百支遊擊隊派出代表在日軍還沒有嚴密封鎖之下趕來北京,向北京當局提出了要求,除了要承認遊擊隊和其建立的地方政權合法性,還要確保東北人在國家統一後參與國家決策,簡而言之,就是建立真正的民選政府,或者直接給予東北人特權,不要掛羊頭賣狗肉,蒙蔽七萬萬三千萬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