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權利宣言(2 / 2)

套話完,朱清清開始介紹手中的宣言:“《權利宣言》正是在此的背景上應運而生的,在《三權宣言》的基礎上加以補充,主要內容就是皇帝未經議會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經議會同意不能征收賦稅,向皇帝請願是臣民的權利,侵犯即為非法;鑒於國情特殊,民間進行槍械管製,國會內演、辯論及議事自由,不應在國會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彈劾或訊問,議員選舉自由,隨後還會頒布《權利法案》。法案將明確宣布自由、財產、安全和反抗壓迫是賦不可剝奪的人權,肯定言論、信仰、著作和出版自由,闡明司法、行政、立法三權分立、法律麵前人人平等,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等原則,否定封建等級製度,摧毀封建君主**。”

克拉拉越聽越不對勁,這明明是法國的《權利宣言》和美國的《人權宣言》的融合版本……

最後,朱清清總結陳詞:“總之,以前的大明帝國是封建王朝,子與士大夫共治下,新明國第一次改革,將子的無上權力關進了牢籠,從此開啟了三十餘年的憲政時代,這一條路是永遠正確的,帝國政府也將永遠走下去!洪總理第二次改革,雖然隻開了一個頭,但他的目標正是民選政府和現代化建設,這一點帝國政府亦將堅持下去,我們不會讓先民的鮮血白流。”

翌日,歐美列強都看到了媒體的頭版頭條:東方帝國的改革之路——《權利宣言》將開啟民選政府的大門。

英法美蘇不屑一顧,他們都認為明帝國在戰爭還遠遠沒有結束的情況下搞這一手隻會讓內部分裂得更厲害,極有可能導致中央權力框架的崩潰,畢竟這不是成之功,需要大量的時間。德國則比較關注,一方麵是希特勒對於明德聯盟的冀望,一方麵則是德國誌願軍已經進入大明領土,並和重慶叛軍交上了手。

重慶,長江中下遊。

叛軍沒有控製中下遊水域,他們沒有那麼多人,隻能將其拱手相讓,但德軍也有苦難言,古德裏安現在正想著怎麼渡江。雖然南岸被德軍控製,但北岸則是大量叛軍,還有早在改弦易轍之初就開始修建的防禦工事,炮台、壕溝、鐵絲網隨處可見,德軍就算強行渡江,想在北岸快站穩腳跟卻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古德裏安最擔心的還是沒有重型主戰裝備,坦克就不了,德軍肯定不可能從萬裏之外的歐洲裝船運過來,連火炮也隻帶了一百門不到,還是老舊的施奈德山炮。這也是《凡爾賽和約》限製得太厲害,導致從前德國在軍事這一塊束手束腳,何況戰爭賠款已經壓得全國上下喘不過氣,能在戰後保留一部分老舊火炮已經不容易了。

“不行,若是沒有迫擊炮的話,就算我軍在長江北岸站穩了腳跟,想將這些叛**隊逼回城牆之內還是很困難的,屆時會有一場苦戰。”古德裏安如是想。

從西麵不斷地傳來消息,是大明將軍莫存鋒已經率軍打到康定了,很快就能穿過整個康省,抵達成都。古德裏安不認為十多萬裝備參差不齊的烏合之眾能打下成都那樣的堅城,何況成都周邊地形險峻,占據了險之利。不像德軍,如果要打成都,必須穿過劍閣和江油,那都是軍事重地,又占據地利,叛軍一定會有重兵駐守,想打過去比從西康一路穿插困難多了。

“總理閣下一直幻想明德聯盟,就是不知道明國能不能挺過這一劫,日耳曼民族的確需要對那些政治流氓奮起反抗了。”站在江邊,古德裏安無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