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闖王李自成率領大順軍隊一路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境,各府縣望風而降者不計其數,最終順軍以驚人的度打進京畿。 Ww WCOM京城上空煙火彌漫,細雨中夾雜著雪花,在煙霧迷蒙中灑向全城,給王朝的末路蒙上了一層淒涼的色彩。
“時黃沙障,忽而淒風苦雨,良久,冰雹雷電交至,人情愈加惶惑。”淒風苦雨,冰雹雷電,與炮火硝煙交織在一起,把紫禁城末日的淒涼,渲染得淋漓盡致。
在宮殿內徘徊的朱由檢,得到太監報告,內城已經陷落,問道:大營兵在哪裏?李國楨在哪裏?
得到的回答是:京營總督李國楨早已自顧逃命,大營兵也已渙散逃亡。
他們勸皇帝“急走”,事已至此,隻有逃命了,所有人都沒有料到,皇帝選擇的不是“急走”,而是以身殉國。煤山自縊,身邊陪伴的隻有太監王承恩一人,大明王朝三百年國祚,最後也隻有一個皇帝,一個太監殉葬而已,想想宋元崖山海戰,尚有十萬軍民投海殉國,中華民族從那一刻起,徹底滑落深淵!
人們現崇禎帝屍體時,見其披掩麵,身穿藍衣,左足赤露,右著朱靴,衣前書寫一段文字:“朕自登極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藐躬,上幹咎,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麵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覆麵,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朱清清就站在北京城中,處處大火,到處是順軍在奸淫擄掠,她能看到這個闖賊的猙獰麵目,可他們看不到她。不,不對,這不是真實的曆史,李自成是漢中公,是大明中興二十四公爵之一,怎麼可能是叛賊?
然後她看到了更多,北方半壁江山全部淪陷在入關的滿清鐵騎之下,力主抗清的南明書生史可法空有報國熱情,但不知兵,隆武帝雖有雄心收複大明萬裏江山,卻奈何時運不濟,還有鄭成功、張煌言、文安之、李定國等堅持抗清的義士,拋棄成見聚集到明廷旗下,清廷一時間竟無可奈何,沒想到這些人又因為派係鬥爭鬧了數次內訌,最終鄭成功遠渡台灣,李定國奮戰雲貴,南明最後一位永曆皇帝卻棄國逃入緬甸……
亡了,大明江山,漢家衣冠,終究還是亡了!
朱清清從夢魘中終於掙紮脫身,從床上坐起來,一抹額頭,全是汗水,全身也黏糊糊的,特別難受。她想起了在最後從夢中回歸現實的那一刻,仿佛聽到了崇禎皇帝末路之際悲憤地呐喊:“文臣人人可殺!”
這不是真實的曆史,隻是做的一個離奇古怪荒誕不經的夢,朱清清這樣安慰自己。看了看牆上的石英鍾,已經快七點了,她也不想再睡,便起床洗漱,因為今有重要的事要辦,那個怪夢隻好先拋之腦後。
最高統帥部會議室,還沒有一個人,朱清清走了兩圈,估計差不多張自忠和王庚也該起床了,便著人去請。無聊之下,她又想起了那個貌似荒誕不經的夢魘,隱隱約約對某些事留有印象,吩咐保鏢取來紙筆,一揮而就:
胡虜腥塵遍九州,忠臣義士懷悲愁。既無博浪子房擊,須效中流祖逖舟。故國山河盡變色,舊京宮闕化成丘。複仇雪恥知何日,不斬樓蘭誓不休!
縞素臨江誓滅胡,雄師十萬氣吞吳。試看塹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由於朱清清是女人,字體很娟秀,第一詩和第二詩在字裏行間沒有殺氣凜然。張自忠和王庚前腳後腳地走進會議室,三詩剛剛寫完。
兩人看了就是一愣,第三詩是後蜀花蕊夫人的詩作,兩人都知道,這和當年宋太祖滅蜀有關,蜀主孟昶不戰而降,後蜀滅亡,花蕊夫人作為孟昶的貴妃,當時蜀軍開城投降,她在深宮還一無所知。後來,見到宋太祖趙匡胤,老趙聞聽她美貌如花,才思敏捷,便令其落墨,她當即賦以此詩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