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滿蒙一家(1 / 2)

鍾成在朝中擔任了一段時期的輔後,即辭官歸隱,乞骸骨還鄉,他當然不是那個時代的人,不過他是江蘇人,最終回到了南京。 Ww WCOM也正是在南京,鍾成度過了人生最後的“十年”,他在皇帝和地方官府的支持下,主持修建縱橫千裏的長江防線,並囑托後世適時翻新加固,並言明到了一定時期自有用處。

長江防線完成後的次年,鍾成以七十二歲高齡“去世”,皇帝親臨哀悼,舉國縞素,五日大喪,出殯之日,百姓沿十裏長街相送,哭聲震,前所未有。

長江防線到底有沒有用?這一點一直困擾明朝君臣兩百多年,但依然按照興國公的囑托一代代翻新加固,到了新明國改革,佑皇帝提出的一條中就有“繼續加固長江防線”。時至今日,長江北岸密密麻麻的全是炮台炮塔,還有碉堡,壕溝縱橫交錯,鐵絲網拉了一層又一層,江中還有諸多人造的防禦工事,可謂將千裏長江經營成了鐵桶一片,全部屬於軍事駐防區。

不過,還是有人懷疑興國公為何要修建長江防線,這次明日戰爭爆,東南戰線一波三折,最終日軍控製浙江全境,進逼江蘇,所有人才恍然大悟。是啊,興國公長江防線日後自有用處,現在不就是快用上了嗎?看這樣子鬼子不日就將打到南京城下,南京若是失守,江南半壁必然淪陷,為了防止日軍渡江,長江防線絕對是當仁不讓的第一選擇,日軍麵對這樣的鐵刺蝟隻有無從下嘴的感覺,想打開突破口難如登。

一想通這層,所有人都不禁讚歎興國公真乃神人也,料事如神,連兩百年後的事都能料到,絕對是星宿下凡!

再回日本扶植滿蒙民族在東北建國的事,當初移民充塞的計劃是鍾成提出的,也是鍾成親自監督實施的,在對待遼東幾十萬女真人的態度上,他采取的政策是一律寬待,並讓他們自行選擇遷往內地還是留在遼東,結果大部分留了下來,到了二十世紀,東北的滿足人口達到大量增長,已有兩百餘萬。而在東北的蒙古族,是後來從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遷徙過來的,本來數量稀少,待到二十世紀,也有將近四十萬的可觀數量。

雖然東北的漢人更多,滿蒙人口頂不上漢人的一個零頭,但皇裕仁和日本內閣還是聽取了齋藤實的意見,決定給支那人致命一擊,北京打不下來沒關係,是時候從這個老好人一般的鄰居身上狠狠剜下一塊肥肉了。

在日本相齋藤實的主持和謀劃下,也有獨立建國野心的滿蒙民族雖然覺得在東北建國站不住腳,要建國也要以內外蒙古為立足的根本,畢竟那裏的漢人比較少一些,容易控製。不過,目前外蒙古在紅色帝國的控製之下,日本還不敢招惹,至於內蒙古地區,也就是明國的塞北四省,齋藤實覺得如果連北京都打不下來,就算占領塞北四省也不長久,還不如用經營數年的東三省搏一把,不定就能中個大彩呢?

也正是在漢人的傳統節日,九月九日重陽節那一,東三省一批“德高望重”的滿蒙貴族站出來,宣布脫離日本的控製獨立建國,國號“滿洲帝國”,並推舉一名具有愛新覺羅皇太極血統的後代青年愛新覺羅溥儀登基稱帝,改元“康德”,是為康德元年。

偽滿洲國對外宣稱將實施民族共和政策,並加緊和日本的合作,日本政府在本國的土地上有諸多特權,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明眼人都心知肚明。而滿蒙民族此舉不僅徹底激怒了大明政府,也激怒了東北本地的上億漢人,無數遊擊隊在一夜之間冒了出來,都聲稱將立刻起義討伐鬻土賣國的分裂分子!

這些遊擊隊當然得交由在本國“友好駐防”的日本軍隊剿滅,當然,也有一些不願附從偽滿洲國政府的滿蒙民眾閉門不出,一部分人還悲憤交加,淚流滿麵,他們知道滿人和蒙古人親手撕毀了遮羞布,毅然決然站在漢人的對立麵,漢滿蒙三族幾百年的情誼旦夕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