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坦克大戰(1 / 2)

承德會戰的第一槍是從圍場縣薑家店鄉十間房村打響,關東軍偵察兵在這裏和守軍巡邏部隊生規模遭遇戰,巡邏部隊全軍覆滅,鬼子也損失慘重,在守軍的後續部隊趕到後,同樣未免被聚殲的下場。Ww W COM隨後,關東軍猛攻圍場縣,踏平了十間房、三道溝、河西、頭號、廟子溝等村落,並在木蘭圍場和守軍進行激戰。

圍場縣有兩個木蘭圍場,這次戰鬥生在薑家店的北部,明軍在圍場內憑借地形暫時抵擋住了日軍的猛攻,然後雙方的援兵同時趕到,而且都運送來了重型主戰裝備。當橘紅色的炮火在際劃過美麗的弧線,當坦克履帶在草地上碾過一道道猙獰的印跡,雙方的步兵部隊投入了戰鬥,由於地形限製,大規模兵力施展不開,最終雙方以木蘭圍場為中心,反複爭奪。

其實木蘭圍場並無戰略意義,雙方官兵隻知道衝鋒衝鋒再衝鋒,將湧上來的敵人打回去。戰鬥從一開始就進入了白熱化,而且展開了血腥殘酷的白刃戰,在這方麵,經過魔鬼訓練的日本兵明顯勝了一籌,不過在別人家的主場作戰,想揮全部戰鬥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幾次日軍想從側翼突破,包圍明軍,但明軍擁有壓製性的炮火,一頓狂轟將來敵揍了回去,而雙方的坦克部隊也在此時交戰。坦克主炮一刻不停地射,濺起無數的塵土和碎肉,這時候就顯示出了日本人的瘋狂,他們悍不畏死地衝出了本陣坦克掩護的範圍,向明軍坦克起衝鋒,血肉灑了一地,但沒有阻止日軍的前進,而在這些日本兵的攪和下,日軍的坦克部隊順利擊潰了對手,而失去了裝甲部隊地掩護,哪怕炮火還能暫時壓製住日軍,明軍亦將不可避免地敗北。

最終,明軍主動撤出了木蘭圍場,將薑家店鄉的北方土地拱手相讓,退到了寶元棧、山灣子、三義永等地。

日軍趁勝追擊,接連在如意山、王家店、紅胡蘆、北三岔口、二地等村落擊潰了股部隊的明軍,雖然大部分承德居民都疏散到了後方,但還是有相當一部分鄉下居民沒有選擇背井離鄉,而是堅持留了下來。一打仗,先受苦受難的一定是老百姓,這句話一點沒錯,明軍每一個村落都和日軍瘋狂爭奪,直至化成廢墟,老百姓失去了家園,卻隻能悲傷地看著這一切,無可奈何。

由於事起倉促,又是鄉下,圍場縣的土地麵積雖然比南京還要大,但大部分沒有城鎮化和工業化,不能憑借錯綜複雜的城區街道和日軍周旋,所以明軍隻能用血肉之軀抵擋,不過敗退的步伐卻一直不斷。明軍想在圍場縣城構築戰略縱深,便咬緊牙關和日軍死磕,堅決不輕易讓出一寸土地,寶元棧、山灣子、三義永等鄉村陷落的時候,圍場守軍損失慘重。

決戰的前奏曲是在棋盤山鎮吹響的,這裏地處塞北高原與冀北山地的過渡地帶,為圍場縣中部淺山農林牧區,地勢北高南低,日軍打到這裏,離縣城隻有一步之遙,這也是明軍的最後一道防線。由於棋盤山鎮的土地麵積不到三百平方公裏,最終投入鎮中的兵力隻有三萬多人,不過在鎮區四周部署了大量策應部隊。

近代戰爭永遠離不開“戰爭之神”火炮和“6戰之王”坦克,日軍深諳此理,第一時間先將炮火就位,對棋盤山鎮的外圍陣地一陣狂轟,明軍的炮火隨之回應。這就是地間最偉岸最可怕的毀滅力量,雖然比不上大自然的神力,但在弱的人類麵前,依然不可抵抗。

塹壕戰是最慘烈的,但日軍又不得不打,因為他們是進攻方,而明軍一直在防守,日本軍方認為,必須時刻不停地進攻,打破明軍的節奏,徹底掌握戰場主動權,不給支那人喘息地機會。事實上,日軍真的做到了,明軍雖然裝備到位,正規軍和民兵部隊數量加起來比日軍多得多,卻一直沒有主動進攻地勇氣。

或者,不是沒有勇氣,而是缺少契機和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