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血戰台海(2 / 2)

“返航!”陳克不得不下了這道命令,他知道井上成美的警告不是鬧著玩的,本來第四艦隊已經能將東海艦隊堵在台灣海峽輕鬆圍殲,這次是井上成美顧念舊情放過了他們,下一次換個日本將領呢?

東海艦隊全軍盡墨沒關係,甚至他埋骨大海也無所謂,軍人血灑疆場馬革裹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台灣將近千萬的大明百姓,不能置他們的安危於不顧。強行遷往大6會有被阻擊的危險,繼續留在台島,雖然在日本人占領後過的日子會艱難許多,起碼沒有性命之憂。

讓我們將鏡頭再轉向台北,攻打台北是日軍登島以來的第一場硬仗,先要做到的是掃除外圍陣地。

明軍將台北經營成了一座軍事堡壘,像一隻渾身是刺的鐵刺蝟,堪稱固若金湯,而在外圍陣地,有縱橫交錯的塹壕,並部署了上百門大炮。要知道,這可能是明軍最“奢侈”的一次炮兵作戰,雖然新明國的炮兵部隊是世界上數量最強大的作戰群體單位,但大部分部署在塞北四省、新疆、烏斯藏、西南一帶,日本、蘇聯、英國、法國的威脅環顧四周,不得不防。

而在台島,雖然明帝國政府十分重視軍事建設,畢竟這是大6通向太平洋的第一島鏈,也是製約日本的唯一一道關卡。但是,台島太了,僅比海南島大那麼二分之一,想部署重兵可以,但肯定施展不開,因為台島根本就沒有戰略縱深,就和狹長的日本列島一樣;部署重兵施展不開,就隻能在要塞防禦上下功夫了,而在一戰戰敗的十餘年裏,明帝國一直著眼於經濟建設和開內地,對於邊疆很難顧及上,要顧及也是先顧及塞北四省,那是外蒙古和東北的藩屏,也是康莊大道。

台北的防禦建設是全島最完善的,也是最多的,日軍就在外圍陣地的進攻上吃足了苦頭,先就是炮火壓製,日軍沒有那麼多的火炮,被明軍壓製得很慘,明軍炮兵部隊大神威,著實出氣地將鬼子摁在地上揍得抬不起頭。日軍想進入台北,必須拔除明軍的外圍陣地,而外圍陣地最強大的一層防禦就是上百門炮火構成的防禦網,隻要一進入距離就會被炸得不辨東西南北。

侵華作戰總司令是日本6軍大將寺內壽一,不過他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東三省,毋庸置疑,他的目標就是北京,隻要打下北京,這場戰爭就算勝利了一半。而在得知攻打台北受挫之後,他想了想,向國內軍令部去電,要求軍令部任命朝鮮總督宇垣一成大將為東南戰線總司令,負責東南戰事,這樣他就不用分心了。

日本內閣與軍令部先後批複,同意了這個要求,宇垣一成走馬上任,就在漢城指揮台北戰役。

宇垣一成認為,既然明軍早有準備,而短時間內日軍的主要精力在向關內進軍,所有要求都會先有效滿足這個條件,隻要華北戰線不受挫,東南戰線就變得可有可無,攻台日軍想獲得夢寐以求的主戰裝備很不現實,起碼目前是很困難的。既然如此,那就隻能以命來填補裝備的不足,他相信大日本帝國的軍人都有這個奉獻精神,實際上,這就是所謂的“武士道精神”。

明軍沒想到日軍這麼瘋狂,敢用血肉之軀衝擊上百門大炮構成的火力網,真是一群瘋子!

注:侵華日軍總司令本該是岡村寧次,奈何他現在還隻是大佐,就算越級提拔也不可能一下從佐官變成將官,還得是6軍大將,不然單憑軍銜就壓不住底下的驕兵悍將,所以隻能選擇寺內壽一這老子擔此“重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