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以牙還牙(2 / 2)

底下的人自然是怎麼理解的都有,當時在前線,也就是加裏曼丹島上的一名6軍少將想了又想,正好他麾下的嫡係集團軍正在沿海地區安撫華人民眾,並揪查那些屠殺華人的土著人。既然上頭的命令下來了,他不敢違抗,讓手下的一名大校師長領著人“酌情處理”,在這裏提一下,新明國第二次改革之後,不僅高層各部門的權力架構變動不少,軍方也進行了一次規模的改革,譬如軍銜製度,全軍取消了“大士”軍銜,原本的大士士官全部晉銜少尉,可謂占了一個大大的便宜。

還有軍事製度的改革,在明帝國的軍方係統中,大校雖然軍銜比較高,但一般作為高級參謀使用,不會領兵作戰,再進一步的少將要麼是師長,要麼是集團軍司令;至於更高的中將,和上將一樣稀少,肯定是在中央一級的軍事部門當一把手或二把手,加起來兩隻手就能數出來,內閣甚至還有過取消上將軍銜隻設到中將為止的討論,後來鑒於皇帝是象征性的海6空三軍大元帥,你把上將取消了,這中將和元帥隔了一級,上將都不設,憑什麼設立元帥軍銜?這才不了了之,畢竟要顧及皇室的麵子和利益,這是明帝國的官場特色。

雖然沒有取消上將軍銜,各級軍官的職務則悄然生了變化,大校軍官作為高級參謀這一不成文的限製被消除,也能領兵作戰了。

大校師長被頂頭上司扣了一個任務,他也知道屠夫的名聲肯定不好,但想一想能殺南洋土著,他就在心裏了狠:奶奶的,名聲是個球東西?這幫狗雜種殺了大明那麼多兄弟姐妹,不殺光他們都算我們善良了!

在進行屠殺之前,他仔細甄選了地點,最後選在了塔拉卡恩島,原因就在於島嶼四麵臨海,而且塔拉卡恩不是大島,居民想逃都逃不了,跳進海裏是自己找死。大校師長陰險地想著,讓手下將島上所有的華裔居民不論男女老幼全部找來,不願意來的抓也要抓來,在華民們惶恐不安的時候,他讓一個營將這部分人保護在靠海的地方,還下了足夠將他們吃到撐的食物。

然後,大屠殺正式開始。

大校師長畢竟不是日本鬼子那麼沒人性,也不想重演日後的南京大屠殺,他的命令是大人不論男女全部就地處決,老人也不能放過,他們手上沾的華人鮮血比年輕一輩還要多,欠下的血債必須用血來償!而孩嘛,還在繈褓中的嬰兒一律放過,十歲以下的孩子先集中關押,餘者不論無辜與否,給他們一個痛快就行!

塔拉卡恩島有兩萬人,登6島嶼的明軍隻有一個團,大概三千人左右,逐村逐屋地搜索,見到大人就殺,孩隻要覺得過十歲就殺。人的獸性在此刻體現得淋漓盡致,一旦殺紅了眼,那真的是什麼軍紀、人性之類的鬼東西都不管不顧了。

一定要什麼的話,隻能早知今日何必當初!若不是南洋生屠華暴亂,若不是荷屬東印度政府一再拖延鎮壓土著的時間,局勢根本不可能如此一不可收拾!

從早到晚,塔拉卡恩島籠罩於一片血色之中,哭叫、屍體、殘垣斷壁、血火……構成了一幅死亡的畫麵!

傍晚的時候,大校師長得到報告,殺得差不多了,還是有漏網之魚的,不過再過一夜就能清理得**不離十了,凡事都得有耐心才能做下去。

過了幾,師長接到少將的命令,趕緊結束屠殺,上頭出事了,而且是大事。

俗話,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這句話得一點都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