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雷登上門之後不久,美國外交部就通過日本政府照會大明當局,表示願意為蒙古戰爭做調停,畢竟美國佬在亞洲的根本就是靠調停混飯吃。 WwWCOM不僅如此,美國外交部言人還代表聯邦政府公開表示,如果這場戰爭引了更大規模的災難的話(暗指明日戰爭),將是人類共同的不幸,這是所有愛好和平的國家所不願意看到的。
這話裏隱隱有威脅的意思了,但並不能阻止明帝國一係列調兵遣將的行動,而蒙古方麵的戰事也會達到一個高潮,打破如今僵持的局麵。
二月中旬,明軍第九師緊趕慢趕趕到了庫倫,這麼大陣勢的軍事行動瞞不住任何人,即使蘇軍再怎麼沒有防備心,這時候也做好了所有準備。羅科索夫斯基不在庫倫,那就隻有一個和他軍銜同等的阿列克謝耶維奇少將能指揮軍隊了,這位斯大林的寵臣一向自詡才華過人,本來就因為無所事事快而四處糟蹋花姑娘,每要不禍害一兩個黃花閨女都不算完,一聽明軍來了,而且數量不多,瞬間精神抖擻。
如果按照正常的打法,蘇軍足有八萬,還有一個第二裝甲師這樣的王牌部隊,這仗算下來,隻要不是豬腦子,都不會輸的。而第一場戰鬥在庫倫城南麵的郊外爆,蘇軍出動了兩個師,攻擊三萬多人,和明軍進行硬碰硬的野戰,這是一場試探性的攻擊。
當第九師的遠征軍將士遠遠看到庫倫的標誌性景點——姑衍山和狼居胥山的時候,不禁熱淚盈眶,到了,終於到了,風塵仆仆,千裏長征,隻要拿下庫倫,光複蒙古,這一片北方領土再也不會離祖國而去了!姑衍山和狼居胥山如兩條盤虯俯的臥龍,仿佛等待著他們這些漢家男兒登臨脊背,瞰望下。
戰爆時,第九師全體官兵胸中激蕩的情緒還沒有完全平靜下來,他們打得格外賣力。
蒙古地質結構複雜,山脈多係火山岩構成,土層較厚,基岩裸露,土壤種類以栗鈣土和鹽鹹土為主,北部有凍土層,從北至南大體為高山草地、原始森林草原、草原和戈壁荒漠等六大植被帶。地勢自西向東逐漸降低,海拔最高點為四千六百五十三米(乃拉姆達勒峰),最低點為五百五十三米(呼赫湖),平均海拔為一千五百八十米。山地麵積約七十八萬平方公裏,占總麵積的二分之一,戈壁沙漠麵積約四十萬平方公裏,占總麵積四分之一;湖泊麵積為約一點六萬平方公裏,占總麵積的百分之一。主要山脈有西北至東南走向的阿爾泰山,平均海拔三千米,位於西部;杭愛山,位於中部,西北東南走向平均海拔三千米;東部的肯特山脈,東北西南走向山勢平緩,平均海拔兩千米,被蒙古人尊為聖山。
庫倫周邊地形很簡單,除了狼居胥山和姑衍山,就沒什麼太大的特色了,也沒什麼險峻的地形,蘇軍和明軍是在平原上戰鬥的。這次蘇軍沒有出動第二裝甲師,而第九師則是全軍上陣,坦克、大炮一個不少,雙方的火炮前幾輪對射打得不亦樂乎;在一戰中,明軍和當時的帝俄軍隊於符拉迪沃斯托克有過一場惡戰,當時俄羅斯帝國正因為內部的紅色革命和外部德國的步步緊逼而被搞得焦頭爛額,風雨飄搖,對於遠東再不可能提供多大支持,隻能先放任不管,縱然如此,明軍攻打符拉迪沃斯托克依然稱得上步步艱辛。
明軍動用了上百門大炮,對符拉迪沃斯托克軍事要塞中固守的俄軍采取了猛烈地炮擊,持續三三夜,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城防雖然沒有被打爛,但也差不了多少,若不是日軍的聯合艦隊突然開進了韃靼海峽,對明軍的海上防線有了威脅,或許符拉迪沃斯托克真的有可能易手。明軍對於火炮的操作與應用得心應手,蘇軍也不遑多讓,對射之後,才是真正的短兵相接。
蘇軍沒出動第二裝甲師是一個極大的失策,因為第二裝甲師是重裝甲部隊,除了二十幾輛坦克被羅科索夫斯基“借走”,還有五十多輛坦克沒有動用。明軍當然是毫不猶豫地痛打落水狗,坦克的履帶隆隆作響,雖然蒙古的山地不好走,坦克開得歪歪扭扭,但不妨礙這些鋼鐵怪物出現在戰場上展示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