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國計民生(2 / 2)

“嗯,這一點,洪如一做的光明磊落。”

“事後諸葛亮而已,陛下,你聽我下去。”陳卓苦笑,“這裏麵牽扯的方方麵麵太多了,不僅有上級指示,還有利益糾葛和黨派衝突,陛下,你也應該清楚帝國有三大政黨以及大大的民主黨派,前輔張勳是‘大中華統一戰線’的總裁,張輔辭世之後,有能力競爭輔寶座的除了自由黨主席,也就是現在的洪輔,還有‘工農聯盟’總書記林婉芸林閣老。隻不過,因為林閣老高風亮節,主動退出,洪輔才能輕鬆上位。高層的情況看起來一團和諧,其實基層就不那麼平靜了,黨爭一向很激烈!”

朱清嚴下意識地撓了撓頭,這個動作很孩子氣,但陳卓不敢笑。他剛才的也是實情,當然,其中內閣次輔之一林婉芸主動退出競爭輔的事,則有些出入。

林婉芸,字慧卿,是少有的女強人,也是大明王朝開創五百餘年,新明國建立三十餘以年來唯一入閣的奇女子,掌管農業領域,這可是很重要的工作崗位。新明國變法改革,其中一條就是廢除女子不得從官的法律,從此之後,女人不論從政還是從軍都已經在法律上確立了自由地位,要不然鍾文貞也不可能走進紫禁城,站在皇帝身邊,肩上還有一顆代表少將軍銜的金星。

林婉芸是內閣次輔之一,任職民政部長兼農業部長,在明帝國,農民占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龐大數量,七億三千萬人口,有七億是農民。農業和民政一向是重中之重,雖然不如財政部長吃香,不如教育部長“體麵”,但就重要性來,林婉芸掌控的,是明帝國基礎中的基礎,句誇張的話,她的決策決定了七億人的命運走向,也決定了明帝國這個農業大國的基本國策。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農業是一件國計民生的最基本大事,林婉芸手握大權,要主動謙讓,還真的不通。洪崇烈能那麼輕鬆登上巔峰,其實有更深層的原因,這就有點不足為外人道也了,主要是新明國改革並不徹底,林婉芸能入閣已經是時地利人和全都占了一遍,又有著逆的運氣才能進入核心決策層,但社會風氣對於女人從政還是有不的疑問。

按照當時的情況,林婉芸登頂的希望不是沒有,但很渺茫,還是因為女人當權讓很多人有生的不信任感。結果,林婉芸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也為了以後留一條退路,索性賣了一個人情,方在和洪崇烈打了一個招呼之後,主動退出輔的競爭——官場上,可沒有做好事不留名的傳統,你不誰知道你做的好事?

這是高層之間,底下的人因為分屬各自的黨派,除了那些無黨派人士,黨派中人雖然不會在明麵上掐起來,暗地裏肯定會有較勁的現象。

“陛下,貴陽地方政府做的和很多地方政府沒有多少區別,但最先爆的還是在貴陽,這也是貴陽政府倒黴!”陳卓的話中滿是同情,同時還有一絲憮然,“別的我就不多了,貴陽方麵主要是因為急於招商引資,對外商許諾了許多優惠條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免除三年稅費,審批手續一切從簡,以及貴陽事件的最根本起因——土地,貴陽政府承諾將郊外的上千畝土地劃給英法商人投資建廠,租金也是極其低廉。”

朱清嚴結合前世的見識,已經隱隱猜到了這次遇到的是何種事件,但他還是不動聲色地聽下去。

陳卓的手有點哆嗦,朱清嚴以為他煙癮犯了,正好茶幾上放著一盒特供的“皇家”牌香煙,他順手拿起來,抽了一根遞給他。後者受寵若驚,雖然沒有心情抽煙,依然接了過來,拿在手上不停地把玩,仿佛那是一件價值連城的古董似的。

勤政殿的氣氛,一時間沉悶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