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師傅現在在哪裏?”袁承誌道。
“恭喜父皇,國師這次可謂釜底抽薪!”朱媺娖道。
“國師,真是幫了朕的大忙了!可惜眼下新軍未成,闖賊還在做亂,朝政也還不穩。不然定是揮軍北上的好時機!”崇禎道。
“是啊,韃子方麵暫時不會有太大動作,現在還是盡快解決內政和闖賊比較重要!”朱媺娖道。
“不錯!可惜國師始終不肯留下啊!”崇禎道。
“新軍似乎已經初見規模,請父皇賜名!”朱媺娖道。
崇禎大筆一揮,在紙上寫下三個字道:“就叫青蓮軍吧!”
此後雖然很多人都找尋過李清,可無論如何找不到此人。
兩年之後,青蓮軍成為大明第一強軍,南征北討所到之處,擋著披靡。三年後,李闖名聲日漸不堪,然後大明接著青蓮軍之力,讓李闖一敗再敗,最後眾叛親離被俘,死於獄中。而這時,大清也緩過氣來,與大明展開了一場拉鋸戰。
袁承誌此時已經成為這支青蓮軍的大將,為崇禎抵抗韃子。夏青青也如願嫁給袁承誌,兩人大婚之日眾人都到場了,唯獨找不到李清,甚是遺憾。朱媺娖後來被下旨賜婚給其他人,一家子倒也其樂融融。
大明軍隊前後花了整整十年,付出了不知多少鮮血,終於將大清趕出關外,收複失地。此時的崇禎已經是個滿頭白的老人了。之後又花了數年改革體製,開海上通商,萬邦來朝。崇禎感念李清指點之恩,死前要求太子為李清建廟,受世人香火。
廟建成之日,皇帝派人來宣旨:“奉承運,皇帝詔曰:李清,字謫仙、號青蓮,為大明國師。實則仙下凡,佑護大明,指點江山,挽社稷於將傾!功在蒼生,利在千秋!特建此青蓮廟,受世人香火!敕封李清為太上無極青蓮道君,永護大明!欽此!”
經過李清的提點,又為大明添了三百年的國運。可惜後輩子孫不肖,最終互相爭奪皇位,導致戰亂不斷,烽煙四起,番王割據,最後大明算是名存實亡了。很長一段時間後才采取西方的君主立憲製。
雖然戰亂多年,但青蓮廟始終屹立不倒,當權者總會去修繕一番。後世的史學家,也無法考證李清的出處,在終南山現了殘缺的墓碑,上麵刻著全真七子的名字,下屬署名是李清的名字。有人就是李清本人,可也有人認為隻是同名同姓,眾風雲。李清也成為曆史上最具爭議的曆史人物。
而李清施法一夜盜走大清所有珍寶,也成為世界曆史十大不解之謎。有人是誇大其詞,也有人他真的是神仙下凡。許多曆史學家經過多年考證,都認為是真的,可這些珍寶又在哪裏呢?似乎沒有教給崇禎,是不是被他藏起來了。紛紛猜測藏寶地點,講得頭頭是道。還引了一場尋寶的熱潮,可惜尋寶的眾人最後都一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