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之?”朱媺娖問道。
李清道:“李闖看似實力強勁,但那是因為老百姓活不下去,不得不投靠他!他的錢和糧食都是搶官倉和富商來的。各地民不聊生,官逼民反。這一點你們老朱家要好好檢討了!所以要用那些貪官來平息一定的怒火,再讓官府開艙賑濟,期間必須保證沒有貪汙,更要不停地直指李闖不顧韃子入侵,作亂造反,這才能抑製李闖的勢力擴張!隻要人心不再往他那裏倒,城池不失,短時間內不會有什麼問題!
韃子才是大患,攘外必先安內要看什麼時候,韃子凶猛更甚李闖。一旦讓他們入關,便是兵敗如山倒,所以邊關絕不容有失!明兵戰力遠遜韃子,所以必須從洋人哪裏購買足夠的火器以拒韃子兵,確保不讓他們進入山海關一步,吃空響的問題也要及時解決。戚繼光的練兵之法其實很好,你們必須在短時間內訓練出另一支戚家軍!”
李清繼續道:“現在要做的就是決絕韃子入關,和李闖拖延時間。我為皇太極算過一卦,此人已經命不久矣,這也是你父親動手的最好時機。李闖剛開始或許是為了老百姓,可是當他和他的手下嚐到權力,金錢和地位好處的時候,就是他們潰散之時,到底他們不過是些沒見過世麵的匹夫!他所謂的軍隊比起明兵還不如,隻是人心所向罷了。
這些日子的勝利早就讓他們飄飄然了,手下早就不安分了!你們要暗中收集他們的罪證。時間拖得越久,對李闖越不利!因為隻要他無法寸進,‘闖王來了不納糧’這句話也就成為了最大的笑柄。到時隻要宣傳他手下的人所做的惡事,失去民心的李闖再無所依,再以強軍一舉克之,李闖便是一敗塗地!”李清道。
良久,朱媺娖起身下拜:“先生受我一拜,今日與先生一談,真是茅塞頓開!我這就連夜回京,稟告父皇!”
“醜話我在前頭,即便你父皇成功掌握京畿,可如今下大亂,明軍**不堪一用。你父皇最多也隻有三成的機會一掃乾坤!但這樣做至少!他還有三成的機會!不做那麼真的隻能等死了!就看他有沒有下這個狠心的魄力了,而且這需要長期奮戰了,十年或許更長。如果成了他就是中興大明帝王,輸了不也罷!
隻不過即便成了,日後史書上怕是多一筆嗜殺的評價了!而且要同時以火器拖住韃子和以名聲拖住李闖之時,及時訓練出另一支戚家軍則是關鍵,隻有強軍才是他最後的機會!聽你父皇已經將買來的大炮調回去打李闖了,李闖已經知道此事了,半路怕是不太平,還是重新調回去吧!”李清道。柳如是聽後三女眼中充滿了崇拜。
“先生可否隨我一同回去,像先生這樣的曠世奇才,實在不應該埋沒於江湖。有先生在何愁下不平!”朱媺娖請求道。
“我對俗世之事沒什麼興趣!今日既是有緣相見,故而多管閑事一番!至於能不能成,就看意了!你走吧!”李清道。
聽到李清拒絕,朱媺娖又相請多次,但依舊無果。知道實在沒有辦法請李清出山相助,最後隻能無奈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