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大乾龍騎已撤出大康,朝廷選擇與秦國分而治之,今後秦軍在大康作戰,所遇的危險消弱許多。
若秦國將領精誠團結,兵勇作戰勇敢,在王上帶領下,相信不出一年半載,秦軍能夠橫掃大康取而代之。
屆時,秦國疆域擴張,留在鹹陽與函穀關的龍騎,焉能威脅秦國的根基。”
張懿能會道,擅長縱橫捭闔,他所言,如實道出季玄陵在龍城的困境,道出秦國目前的困境。
與賈問道所言相互呼應,殿內百官中,許多人不滿,卻沒有再追問。
畢竟,賈問道道沒錯。
秦國,早已不是隱藏在草叢裏的兔子,不可能不引起大乾的警戒。
季玄陵的做法,已盡最大可能保護秦國的利益。
不過,仍有官吏糾結,心中存在許多疑惑。
殷鴻正是其中之一。
他麵色焦慮,抱拳:“王上,大乾改變過去的策略,君臣表現的虎視眈眈。今冊封七皇子為太子,令其在南方消滅南唐。大乾選擇易與秦國結盟,僅為穩住秦國,滅掉南唐後,肯定揮師西征。
王上欲保護秦國利益,該選擇東方六國,而非大乾啊!”
“沒錯,大乾太強大。從前按兵不動,諸侯國尚且能安穩度日?今他們改變策略,必然引起四方諸侯震驚,秦國的確該加強與東方六國的關係。”衛徹附和。
秦國,與東方六國交往多年。
大家知根知底,全是大周的臣子,遇到危機時,該精誠團結,保護自身利益。
一時,百官各抒己見,表達自己的態度。
關乎秦國利益,他們不能坐視不管。
龍椅上,季玄陵沒有生氣,反而非常的有耐心。
龍城距離鹹陽太遠,消息傳達滯後,緩慢,秦國的官吏不知龍城裏的情況也理所當然。
季玄陵從龍椅起身,走向玉階前,高聲:“目前,大乾乃諸侯國裏最強大的國家,秦國與大乾結盟,背靠大樹好乘涼,使得大秦沒有後顧之憂。
趁龍騎征戰南唐時,秦國集中精銳對付大康,沒有龍騎協助,秦國不能破碎兼並大康麼?”
季玄陵的計劃很簡單,大乾龍旗被迫前往南唐作戰,秦軍在大康攻城略地,彼此互相不幹涉。
不過,秦軍擴張速度該快過大乾龍騎,在南唐覆滅前,大秦取代大康。
唯有如此,秦國尚有崛起的機會。
不然,秦軍長期陷入大康戰爭中,將來又被龍騎威脅,秦國處境將非常困難,如朝臣所擔心的那樣,麵臨兩線作戰,被迫抗敵的可能。
“王上言之有理,若秦軍部署得當,兵將奮勇殺敵,攻城略地速度超過大乾龍騎,秦國並不會麵對什麼危險。”賈問道附和,支持季玄陵。
眼眸掃過在場百官,鏗鏘有力的:“殿內諸位大人,也許不了解南唐,更不知唐王李茂源的性格。本官告訴大家,唐王李茂源非等閑之輩。他比大康的君王,諸侯更厲害。
大乾消滅南唐,所麵臨的問題,比秦國取代大康更多,目前,秦國仍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