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運營模式和工作室,肯定不一樣。
工作室是個體,所有運轉都圍繞著李星澤,所以整個工作室的收入,大部分屬於李星澤個人。
公司則是個龐大的群體,很多參與者,他的每一筆收入和分配,都要經過深思熟慮。
賺的多,但投入也大,運營成本高,所以平均下來就少。
這也是為什麼,個人工作室賺的比公司更多的原因。
當然,分紅的收入依舊超乎了李星澤的預料。
去年他主打電影,所以其它方麵壓根沒怎麼付出,沒想到工作室和華聲娛樂分紅加起來,已經八千多萬了------
李星澤去年投入最多的是電影,票房收入都很客觀,股份占比也最高,按道理分紅最高的應該是嘉和影視。
之前,李星澤估計自己年收入大概1億,沒想到還沒算嘉和影視,就已經快破億了----
嘉和影視會議正在進行,主講人是林千成。
嘉和影視目前模式,柳青統籌整個公司,林千成分管負責資本和財務,之後挖過來的總經理楊碩,目前還在逐步適應階段。
“去年公司投資主要分為四大部分:版權采購5000萬,電視劇投資10億,電影投資71億,動漫投資4000萬。”
指著投影上的表格,林千成道:“總計投資906億。”
聽著這一堆數字,李星澤頭皮發麻,在心裏自問:“我什麼時候搞了這麼大一個公司?僅僅投資就快10億了-----”
可臉上還要表現出,這些都是錢,我壓根不在乎的模樣,實則內心慌得一批。
要是投資失敗,我豈不是傾家蕩產?
李星澤不安的扭動身體,又慌又驚。
“這是投資回款情況。”台上的投影中,新的表格呈現。
“版權屬於永久投資,不能換算回款;電視劇回款19億,這是首輪版權回款,之後還有二輪,三輪;電影回款179億;動漫屬於前期投資,沒有回款。”
“這是詳細的投資和回款情況,公司去年淨利潤1015億。”
因為坐的有點遠,而且李星澤近來視力有點減弱,隻能拿過柳青的黑框眼鏡,戴起來細細看一看。
電視劇投資主要是《愛情公寓》,首輪版權電視台賣到了每集50萬,網絡獨播每集00萬。
電視劇主要靠版權、廣告植入、周邊產品賣錢。
所謂版權就是賣給電視台和視頻網站的播放權,其中首輪播放版權能占據90%收入。
按照投資和回款情況來看,電視劇板塊賺了9000多萬。
電影投資隻有兩部,《我的少女時代》和《無間道》。
其中,《我的少女時代》投資15億,票房146億,製片方中投資占比90%,回款556億,投資回報率高達500%左右。
《無間道》投資較大,投資578億,票房401億,製片方中投資占比75%,回款106億,投資回報率高達50%左右。
電影的票房分賬比較複雜。
首先,要繳納%的特別營業稅,及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剩餘的917%才是一部電影的“可分賬票房”。
其中,院線和發行代理,還有發行方也要分成,投資方剩餘40%左右。
也就是,假如有100元的票房,其中5元上交電影基金,元繳稅,97元歸電影院。
而投資方拿到了剩下45元之後,還需要有5元用來支付宣發費用,實際所得的利潤為40元,部分有返點的電影甚至更低。
拿《我的少女時代》來,票房高達146億,實際投資方得到40%,也就是584億左右。
這其中,嘉和影視投資占比90%,能得到其中556億。
電影投資中,有個很簡單的1:比例。
也就是,如果一部電影要回本,票房要達到投資的倍。
假如一部電影投資1000萬,票房必須達到000萬才能回本,否則就是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