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洪門
突然想起來一部電影裏男主的話:“如果說,我能夠坐在總警司的位子上,那麼這個天下,就黑是黑,白是白,各自為營,互不幹涉,卻又共同發展。”
混亂是一切災難的根源,而安定則是所有美好的開端,當“黃賭毒”也如同企業一樣的規模化後,所能帶來的利益絕對會是一個無以想象的程度。
電影裏的男主是否做到此事不得而知,但是眼前的洪門,卻是做到了這一點。
至於武少誠為什麼這麼肯定做到這一件事的人是洪門而不是其他幫派?原因倒也簡單,因為他剛一走入這條街道,就從中走過兩名華夏男子,站於他的麵前,對他勸慰過去,不要輕易踏足。
嚴格來講,洪門與青幫還有大圈幫相比,並不像是黑社會,而是像一群,救國之士?
洪門起源於華夏明朝末期,正值清軍大肆入關之際,民間之士看不慣清軍對華夏漢民的屠殺,自發成立三合會,打響“反清複明”的口號,為的就是“驅除韃虜,還我中華”。
後來,因是清軍勢力強橫,終究不敵,隻得沉寂下去,尋求機會。
再到後來,兩百年過去,二戰爆發,清朝滅亡,泱泱華夏落入日軍之手,受盡百般欺淩,這個時候,三合會(後來的洪門)再次挺身而出,慷慨救國,甚至是在新華夏立國之時,洪門領袖還有幸站於天安門台上一同參與開國典禮。
如果說,大圈幫是海外專門坑害華人的毒瘤的話,那麼洪門就是華夏國海外同胞的救助站,在街上盯梢的暗子剛一認出武少誠華夏居民身份的時候,就立即趕上前來對他好言相勸,無論是黃還還是賭毒,都不該成為讓華夏同胞沉浸於此的毒藥,所以他們也希望武少誠能夠轉身離開。
換做旁人,麵對二者的善意恐怕真就離開了這裏,可是武少誠卻另懷目的,也是“敬酒不吃吃罰酒”,伸出手臂,兩個手刀拍在了他們的肩膀之上,讓他們忍不住發出了“哀嚎”。
街上雖是幫派四立,可終究以洪門為尊,見得洪門中人受製,原本和睦的“商販”紛紛亮出了自己的本來麵目,掀開攤子就抽出了藏匿在其中的槍支,架在了武少誠的臉上。
武少誠雖是不懼,卻也心知,自己終不是趕來鬧事,也就沒做抵抗的被人綁去了洪門堂口大殿。
隨著近些年來各國文化的相互衝撞,華夏本國傳統曆史也丟失了不少,法官議員製度照搬進華夏憲法當中,唯有洪門這樣一個幫派仍還保留著“明鏡高懸”的傳統。
驚堂木拍,判官樹筆,各類牛鬼蛇神立於公堂兩側,武少誠隻身一人位於堂下。
“來者何人!既是同為華夏子民,為何又要無故傷人!”台上判官雙眉一挑,口中發出雷霆之聲,一手持筆,一手持簿,向著武少誠嗬問過去。
不知為何,明明是件挺嚴肅的事情,真發生在了自己的身上竟莫名的覺得好笑,看來電視劇裏的場景,也終究是電視劇裏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