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誕生前夜的歐洲,是一個人心浮動的世界。 Ww W COM
黑死病的可怕,讓人們越理性。在認識到放血、熏煙,乃至於一直不洗澡,沒事就去殺猶太人,都不能阻止這個惡魔的肆意蔓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宗教的意義。另一方麵,受到十字軍戰爭的影響,歐洲人的視野一下開闊。之後,羅馬帝國的正統繼承者——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的衰落,奧斯曼土耳其的崛起,以及大航海時代的到來,更讓他們徘徊不定。
畢竟,相較於舊大6的其他文明,這時候的歐洲並沒太大優勢。尤其不同思想的傳播和碰撞,讓歐洲主流的基督教文化感到既有危機,又有機遇。
李維甚至聽過一種法。
大意講在科學的萌芽階段,基督教對這一新興事物基本沒有多少打壓。教會對當時主要人物,諸如哥白尼,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至於被燒死的布魯諾,更是一個大的誤解,因為這貨並不是科學家,而是一個崇尚日神的邪教徒。而基督教會為什麼這麼做呢,因為他們需要證明神的偉大。
當時的歐洲和同一時期的明帝國、奧斯曼土耳其相比,是既不富裕,也不強大。想開拓這邊市場,隻有想法子從文化上壓過。不這樣的話,上帝的榮光該如何播散呢?於是科學的這套認識世界的方法,在這種思潮下,被教會一眼瞄上。早期的科學家,甚至很多都是神職人員。
對於這個看法,李維認為是的確有可能的。
了解了“科學是什麼”後,其實這個互相矛盾的事情很好解釋。
科學是什麼?
這是一種人類認知世界,感悟世界的方法。
但它相較於其他的方法,有幾個鮮明的特征。
第一是它需要用你實事求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耳朵去聽,而不是人雲亦雲,或者有什麼問題想不通了,直接求神拜佛。這就是實證主義。
但純粹單一的實證主義還不行。
你要每起床後,事無巨細的記錄下所有情況,一直到晚上睡覺閉眼,這樣也能得到一大堆事實,也的的確確實證主義了。但它沒辦法幫助你很好認識這個世界,也很難產生什麼科學知識。
科學的觀察,是有一定程序和結構的。
它往往是由理論驅動,需要結合數學等一堆已經驗證的知識,甚至還需要一些器材的輔佐,比如望遠鏡、顯微鏡,因為人的感官畢竟有局限。因此,第一個特征全部內容是“係統的實證主義”。
它要求你不僅用眼睛去看,還要你懂得看的方法,看的步驟,用什麼東西輔助你去看。
但看的人隻是一兩個的話,即使看的再講究,也容易出問題。
在此基礎上,科學又演化出了第二個特征,這就是公共的,可檢驗的知識。
那些隻有一個人能掌握的玩意,壓根不是科學。因為無法證明這些玩意是真的,還是隻是某個人的白日做夢,癡心妄想。
科學對於這一點,采用了可重複性的方法論。
它要求一項現要想被認可為科學,那它至少得被其他人用同樣的方法重新現。也就是,光你一個人看到這新玩意不行,其他人用你的方法也得一樣看到。如果不這樣的話,那怎麼能證明這新玩意是真的,還是你眼花手抖照成的失誤。
當“重複性”的成就完成,它就完成公共性的任務。因為從這以後,這個新現意味著可以被後來人掌握、了解,並在此基礎批判、思索,以至不斷進步。科學也因為這一點,可以持續提高,不斷成長。後來人可以在前人的基礎朝前探索,直到自己也變成科學大山上一塊可供人攀登的岩石。
由此,有一個特別的製度,這就是同行評審。
也就是,你有什麼新的現,可以交給同科的科學團體審核。這些團體,一般是科學期刊。
這也是鑒別偽科學和真科學的最重要的途徑。
那些瞎整的民科和蠱惑人的偽科學,都是直接通過媒體布自己的所謂成就,因為一般人並沒有能夠識別他們的能力。沒辦法,現在科學的知識體係已經十分龐大,任何人都做不了全才,這無疑給了他們可趁之機。也正因為這樣,同行評審,成了保護我們普的吃瓜群眾最重要的門檻。
所以,見過那些宣稱自己的現太過重要,以至遭到科學迫害吧啦吧啦的人,建議直接報警,這貨在傳播偽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