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不甘(1 / 3)

南方的盛夏——嬌陽似火。Ww W COM烈日炙烤下的地麵溫度,過四十五度!這個時候,對從事戶外工作的人來,是最難熬的!盡管如此,北半球數以億計的體力勞動者為了糊口,仍不得不在毒日下東奔西走,揮汗如雨。

南部城的一個大倉庫前,並排停了三輛大貨車。送貨的、收貨的、貨的人們擁在車廂後麵,各自拿著本單位的清單,核對手上的物品。

“銀佳餘!你到了二十六台複印機……”一個五十歲左右的送貨師傅,叫住一個夥子。

“二十六台?!……他們都沒通知,你就拉來了?你不怕我這裏裝不下?叫你又拉回去?那你可虧大了!”餘有些意外,更有一點惱火——那些坐在辦公室裏的“老爺、太太”們,從不管別人的死活,隻圖自己方便。

“我那裏也放不下了!倉庫,沒辦法。我跟你們經理打了電話的,她:可以拉過來。”老師傅的解釋合情合理,臉上含笑,卻也略帶無奈。

“老馬的生意越做越大了!可以換個大倉庫了……你等等,我去拿拖車。”夥子雖然不情願,但貨已經到了,還是要想辦法塞進庫裏。

“快點啊……”老馬自顧催促。

餘所在的“銀佳”公司:經營品牌打印機、複印機、台式電腦、筆記本電腦、複印紙……等等辦公設備、耗材……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互聯網的普及,I產品的日新月異,以及國內經濟取得的成就,有一些做計算機貿易的商人們辦的企業,經過殘酷的市場競爭,存活下來的公司不但為投資人收回了前期投入,更帶來了持續穩定的年回報率。

一個城市裏大大,至少也有幾百家這樣的公司。這些商家集中在一個商業區裏開設直營店鋪,租賃辦公場地——於是大江南北的每座縣、市裏,都有一個電腦城,或者叫“數碼產品集散地”。

老馬常來送貨的這個電腦城,在一個大型購物中心的三樓。商家們的倉庫都在一樓,而且是在大樓的背麵——這樣合理的設計,避開了正大門熙熙攘攘的消費者,方便了所有人。當然也保證了正門的整潔光鮮景象。

“拖車來了,快點動手、卸貨!”餘拖了一架四輪平板手推車出來。這輛銀色的拖車:被他稱做整個電腦城“拖車中的寶馬”——整車由不鏽鋼條焊接而成:長一米五;寬八十公分,結實耐用。拖動省力,一次拉個五、六百斤的貨物,不在話下。

“一起來!你們賣的這是什麼鬼機器,死沉!”兩人合力把四台複印機,從大卡車搬到了手推車上。

“可以了!一次隻能拉一塊田……”四個方方正正的包裝廂,兩上兩下擺在拖車上,確是個“田”字。

電腦城的倉庫區,實際上是個很大的地下室——物業公司把這裏分割隔成了幾十間:大倉有兩、三百平,的有三、五十平。可供不同級別的商家租用。餘的倉庫是45號——從大門還要往裏進去約摸七、八十米。他得一個人把拖車上的東西弄到自己的倉庫,老馬是不會和他一起進來的。因為趁餘入庫的時候,他還得招呼別的公司來收貨。

餘必須先把庫房騰出足夠的空間,來放這新到的二十六台複印機——這次到的機器還不是最重的那種,估計也就四、五十斤。他一個人費些力氣,還是能夠碼好放整齊。花了將近四十分鍾,二十六個沉甸甸的大方塊終於都塞進來了。

“簽單……簽單!要走了……”這是兩個人每見麵的結束語。老馬的貨運物流和“銀佳”公司常年合作,運費一月一結。每次收到貨,餘隻需點清數目,簽字確認。然後雙方各執一單,月底對帳。

“想快點又不進去幫忙!就會催命一樣的催……”兩人已經熟絡,互開玩笑,都不以為意。

“餘——夢——金!這字寫得有水平!一看就像個大學生寫的。像你這樣的當個經理,手下管上幾十號人,不成問題!窩在老鼠洞裏做倉管,你們老板太不識貨了!”餘簽十次單,一般有五次,老馬都會這樣稱讚。餘夢金早就習慣了他的沒話找話,隻是笑笑。看著老師傅啟動大貨車,在刺眼的陽光下走遠。

他有時會慶幸自己好在換了一個地方上班——之前幫一個私人老板開車送貨:為市區的客戶配送純淨水和飲料。也和老馬一樣,無論風吹日曬,都要開著車到處跑。而且裝車卸貨都是一個人完成——滿滿一車,一百多件夏日清涼飲料,搬上搬下。一要送五車!七、八月的旺季,早晨八點半開工,晚上總要過了七點才收工。

餘夢金每逢頭頂烈日,雙手捧著三件飲料出庫入庫、上車下車,忙個不停時,他心裏總有個念頭:有朝一日……我一定不會再做這麼辛苦的工作!

送貨工人當了一年,餘夢金被曬得皮膚黝黑——餘媽常常抱怨:我的兒子成了非洲黑人!不過那樣的經曆,確實是相當不錯的錘煉:以前骨瘦如柴的大男孩,雙臂的肌肉線條變得完美勻稱,這是他最得意的:每他都要光著膀子,對著鏡子自戀一番:擺幾個動作電影裏的酷帥造型,想象自己有朝一日也可以一挑五、甚至一個打十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