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 賊寇南北布陣 逍遙雙線進兵(2 / 3)

原來高俅就是那麵具人!

出了溶洞,麵具人上了外麵一匹馬,嘴裏看著南方說道,“逍遙小兒,你猖狂不了幾天啦!待我魔主出世,必叫爾等生不如死!那時大宋便是我的啦哈哈哈!”

說完,麵具人一揚馬鞭,絕塵而去。

......

允佑一年(1121年)四月十八日。

大宋丞相逍遙允在揚州休整了幾日,又整頓兵馬,率水陸大軍十萬,兵發江寧府。

一時間兵威燦燦,旌旗蔽日,聲勢震天。

早有探馬報與宋江和方臘、王慶。

……

梁山。

“眾位兄弟!今番狗丞相準備攻打江寧!這是我等在南方僅存據點,此地若失,我等勢必大局不穩,因此,我欲在北方用重兵牽製。”

宋江說了幾句,看著眾將。

田虎又道,“不知對於出兵之地,諸位兄弟有何高見哪?!”

眾人互相看了看。

一人站了出來,拜道,“宋大王、二大王,田豹(田虎弟弟)認為,今番我等當直接深入朝廷腹地,攻打大名府!”

“哦??為何啊??”宋江、田虎同時說道,感覺如此大膽的做法有些不同,

“二位大王,田豹覺得,我們與宋軍作戰,一直局限於濟州、徐州等陪都前沿,故而宋軍並未太緊張,雖有重視,卻未盡全心,若我等今番直接攻打北京大名府,必當震撼狗朝廷,也能大震我等聲威,若能畢其功於一役,打個大勝仗,不但可直接威脅汴梁,對江寧宋軍也是一大牽掛和壓製!”

“好好好!吾弟頗有大膽想法!真我等之幸也!”田虎讚歎。

“嗯……田豹此法若成,抵得上十個江寧!”宋江也讚許道,隨後想了想,“既如此,田豹,汝可敢領兵直搗大名府?!我必調精兵猛將助你!”

“田豹正有此意!願為前驅!為兩位大王排憂解難!”

“好!田豹忠勇!真丈夫也!”宋江讚歎,然後一整顏容,喊到,“眾將聽令!今命田大王帳下田豹為元帥,太尉房學度為副帥,尚書李天賜、鄭之瑞為參謀,大將山士奇(有名的猛將,慣使四十斤渾鐵棍,武藝精熟,70餘合平林衝)為先鋒,金鼎、黃鉞、伍肅、馮翊為副將,率張翔、蘇吉、方順、盧元、石敬、秦升、莫真、赫仁、史定、吳成十將,自梁山領大軍十萬,直撲大名府!!”

“是!”被點名的將士領命。

宋江想了想,又道,“命孔明、孔亮率軍一萬襲擾海州、命杜遷、宋萬領兵一萬襲擾徐州、命鄒淵、鄒潤率兵一萬襲擾濟州!”

“是!”眾人聽令!

北方,再一次戰雲密布!

朝廷,自然不會無動於衷。

當情報送入宮中之後不久,徽宗皇帝就早就開始與丞相逍遙允商議對策。

“千裏傳音!”

“皇上,這次你可千萬不要再以身犯險啦!你不考慮自己也考慮下我好不好?!”逍遙允在南方喊道。

“是是是,朕知道了,幸好丞相早有安排,這劃分軍區之舉確實極大地加強了地區軍力,就算再多賊軍朝我大名府而來,我們也有足夠的時間調兵遣將....不知下一步我等該如何?”徽宗問道。

逍遙允對著徽宗悄悄耳語,安排停當。

第二日,也就是四月二十一日,朝廷發出戰備昭告:命嶽飛為元帥,司馬懿為軍師,吳玠、張憲、牛皋、劉錡為副將,領兵六萬鎮守大名府;另命魏州(河北大名縣東北)、相州(安陽附近河南)、邢州(河北邢台)兵馬都監梅展、荊忠、周信各率兵馬一萬援助。

同時,我也傳語嶽飛,死守即可,不必大舉出戰!

命周昂、丘嶽按兵不動。

我又想想,擔心嶽飛畢竟年輕,武力上怕戰不下山士奇,賊將又多,“蟻多咬死象”也並非不可能,必須有一猛將為鋒掠陣!!於是,我招來麾下呂布。

“奉先,我命你快馬趕赴大名,相助嶽飛元帥和仲達軍師守住大名府!”

“主公放心,奉先必不辱使命!”,說完,呂布披掛持戟,策馬北去。

......

江寧府,也就是在現在的南京一帶,曆來是江南政治、經濟、文化的最重要城市之一,也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江寧府地勢險要,依山傍水,城池高大堅固,可攻可守,故而也是極好的用兵之所。

此時,方臘等也在此處,準備著最後一搏。

“諸位將士,如今我等已無退路,宋大王、田大王在河北、山東發兵相應,此時正是我等用兵的好時機,雖然前番失了揚州,但那是用人不當所致,非兵不利、戰不善,因此,今番我等隻要團結一心,奮力向前,勢必會在這江寧府,徹底擊潰逍遙小兒,重振我四大王聲威,奪回淮水兩岸!”

“大王威武!大王必勝!”眾將喊道。

“三大王!下命令吧!”方臘對王慶說道。

“好!既如此,眾將聽令!命大將白欽率副將吳值、廉明、鳳儀、張道原,領水軍三萬遊弋江中,阻截大宋水軍;命鄭彪(妖將)於大江南岸設立法壇,待宋軍渡江之時,即做法襲擾;命大將司行方(四大帥之一,猛將,可30回合殺雷橫)率副將薛鬥南、黃愛、徐白、米泉,領兵三萬駐紫金山;命大將石寶(四大帥之一,使劈風刀,可以裁銅截鐵,遮莫三層鎧甲,如劈風一般過去。還慣使一個流星錘實力強勁,斬殺梁山多人)率副將溫克讓,趙毅,冷恭,王仁,領兵三萬駐守棲霞山;命包道乙(妖將)於城中設立法壇,隨時做法殺敵;命龐萬春領一萬神射手伏於江邊;命王侄方傑(慣使方天畫戟,有萬夫不當之勇)率副將衛亨、伍應星、景德、夏侯成,領兵兩萬守湯山、句容;命大將杜壆領兵兩萬,守備城池北門,最後我等兩位大王、方天定、方垕、金芝及國師鄧元覺,軍馬兩萬守備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