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乖乖女高樓飛身:專製媽媽的愛讓我窒息(3 / 3)

2013年3月22日傍晚,羅薇芳剛下班回家,就看見母親陰著臉:“我想來想去,覺得還是把婚期定在國慶節比較好。”見女兒不同意,她冷酷地說:“你如果不按我的要求去做,我就不出席婚禮儀式,你以後也不用回娘家了。”

羅薇芳知道母親說到做到,想到自己將要像個孤兒一樣獨自去安徽結婚,想到將要麵臨的眾人的恥笑,那一刻,隱忍多年的她終於爆發了。她猛地把母親按倒在床,顧不上母親驚恐的眼神和尖叫聲,揮拳相向,一下、兩下、三下……毆打完之後,她更加情緒失控,爬上寫字桌,打開窗戶就從三樓跳了下去……

也許是出於求生的本能,在落向地麵的過程中,她伸手抓住了二樓的空調外機,減緩了衝力,僥幸保住性命。但肋骨、小腿以及胯部均有骨折,麵部也有擦傷……

羅燕彬見女兒跳樓,頓時呼天搶地。急救車趕到後,鼻青臉腫的羅燕彬也因驚嚇過度而暈倒在地,和痛苦呻吟的女兒一起住進南京市鼓樓醫院……

以死抗爭的羅薇芳不僅醫療費由自己承擔,還因療養時間過長而離職,這讓羅燕彬後悔莫及,暗自垂淚。她對前來探望的親友反複說:“我就這麼個寶貝閨女,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她好呀!”她還保證:以後再也不幹涉女兒女婿的生活了。

不幸中的萬幸,芳芳並沒有傷及頭部和脊椎,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經過兩個多月的治療,基本上能自行行走了。在此期間,康偉一直不離不棄。連羅燕彬都忍不住對女兒說:“看到康偉對你這麼好,媽媽也就放心了……”

康偉說:他和芳芳已於5月領了結婚證,何時舉行婚禮要等她完全康複後再商議。經嶽母同意,芳芳已從家裏搬了出來,跟他住在一起。一有時間,他們去看望嶽母。

羅燕彬也意識到自己的愛表達不當,竟成了女兒的負擔。她說:這麼多年來,不論女兒做什麼事,她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一再提高要求,忽略了實際情況,忽略了女兒的想法,才會“走偏路”,才會不被女兒理解。想來慚愧,女兒快出嫁了,她還沒為女兒準備好嫁妝。目前,她正加緊籌辦女兒的結婚用品。

編後話:

心理學家認為,強勢母親指的是用自己的意誌控製家庭和孩子的母親。她們有共同的悲情特質:自以為是,頤指氣使,指手劃腳和吹毛求疵。她們通常要求孩子必須要聽自己的,凡事她們說了算;嚴密監視孩子的一舉一動,對其行蹤和行為了如指掌;孩子的一切活動得向她彙報,必要時行為前還需得到許可;對孩子的生活盲目指點,橫加幹涉,無端操縱其生活。而強勢母親的心理基礎就是:外強中幹,沒有安全感,不獨立,自我價值需要不斷地被外界事物證明;強烈占有欲,將所有的感情重負壓在孩子身上;從小到大,把控製與操縱變為習慣性行為。而本文中的母親也正是為了實現讓女兒出人頭地的夢想,變得固執專製,試圖擺布女兒的人生。而年幼時的女兒也因父親坐牢留下陰影,變得自卑膽怯,一切唯母命是從,直至長大後不堪重負最後釀成悲劇。

令人遺憾的是,生活中我們會隨時遇到這樣的專製母親。她們的過分苛求造成年幼孩子失去安全感,心理壓力增加,這個時候孩子就變得疲遝,變得底氣皆無,碌碌無為。在強悍的母親麵前,女兒選擇無條件認同,那兒子呢,則會出現另一種情形,那就是無條件逃避。對此,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有個精彩的論斷:“假如母親較富於權威性,整天對著家裏其他的人嘮叨,女孩子們可能模仿她,變得刻薄好挑剔;男孩子則始終站在防禦的地位,怕受批評,盡量尋找機會表現他們的恭順。”實際上,一個聰明的母親,總是會給父親機會,讓孩子隨時感到父親的存在,而自己尊重丈夫,則是最好的體現父權的方法。最後,需要知道的是,強勢的控製有時未必是強權控製孩子的思維或情緒,也可能是溫柔的強勢關懷或甜言蜜語的強勢控製。

責編/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