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譙城區的氣候資源豐富,適宜農作物生長,農用地以耕地為主。譙城區位於黃淮平原,渦河貫穿境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光照充足、氣候溫和濕潤,譙城區的農業非常發達,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截止2010年底,全區的耕地麵積多大151321.58hm2,占農用地麵積的80.98%,占土地總麵積的65.98%,適合大豆、小脈、玉米以及各種藥材的生長。
三、譙城區休閑農業發展
休閑農業是體驗經濟時代的重要產物之一,休閑農業作為一種參與鄉村生活的活動,是一種體驗生活、生態、文化以及自然的過程,農村資源以及農業是發展體驗式經濟的基礎,從農業生活和生產特定的環境考慮,通過農民淳樸的生活風情,結合農村自然的生態環境,給旅遊者以遠離喧囂都市、銷售休閑娛樂的體驗,因此,合理的利用休閑農業資源,創造性的開發具有高附加價值、綠色化、人性化、個性化的休閑農業資源,能夠促進休閑農業的快速發展。譙城區休閑農業的規劃與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特色性。休閑農業的核心是農業生產,農業生產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綠色生產模式,根據地區自然條件的特點,突出發展特色性農業生產。例如,譙城區為我國著名的藥材之鄉,其中包括了毫桑皮、毫花粉、毫菊、毫芍等二十多個特色品種,並且藥材的種植和銷售經久不衰,已經有了2000多年的曆史。因此,譙城區在發展休閑農業時,應該將休閑農業形成一個農業生產係統,提供特色、綠色的農產品、藥品等,在滿足譙城區農民生產與生活需要的同時,為地區的自然景觀增加特色性的旅遊資源,並且為了保證譙城區特色的休閑農業資源能夠可持續的發展,還應該對原有的土地資源進行修整、創造與完善,例如配套小型農家樂飯店、亭閣等,供遊客用餐與休憩,更加能夠體現譙城區休閑農業的特色。
2.多樣性。休閑農業園選址應該處於物產豐富、自然條件保存良好的鄉村地區,農村地域綜合自然特征的重要表現之一為景觀的多樣性。農業生產需要依托降水、土壤以及光照等自然條件,因此,隨著地區的農業景觀隨著地域自然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不同地域的人們根據不同的自然條件,形成了不同的農業生產方式以及特定的風俗習慣。農村中留了大量的文物古跡以及地方特色的建築,具有廣闊的民俗文化以及人文資源,其中包括的文化形態有歌謠、藝術、節慶等,這是休閑農業吸引遊客目光的重要項目。休閑農業園應該充分的利用當地的特色,農業休閑園區的景觀應該和地區的文化與背景充分的結合,進而更加真實的反應地區真實的景觀。此外,休閑農業多樣性還體現在季節多樣性,動植物生長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隨著一年四季氣候條件的周期性變化,例如,春天,譙城區油菜花盛開,秋天收割金黃的稻穗,這種休閑農業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點,結合生產活動的節律,不同的季節安排不同的活動,這是譙城區休閑農業發展的重點內容。
3.經濟性。休閑農業是振興農村經濟、縮小城鄉差距的一種重要方法,休閑農業和旅遊業的結合,具有兩種產業的共有經濟性和生產性,休閑農業將不同的農業資源、文化資源、自然資源等有效的轉化成旅遊資源,進而吸引更多的遊客,不但能夠促進城鄉經濟的交流,還能增加地區農民的收入。例如,渦河穿過譙城區,可以在渦河無盡建設漁家樂項目,開設臨河垂釣、劃舟、篝火晚會、河畔燒烤、水上餐廳等,由當地的農民自主經營,這樣能夠讓遊客充分的體驗到農家樂的水上生活,當地農民通過不斷的改造和完善漁家樂項目,吸引更多遊客的目光,進而提高自身的經濟收入。因此,在規劃農業休閑發展時,應該突出休閑農業的經濟性,在生產農業的同時,將生產活動與旅遊模式相結合,在開發農產品自身價值的同時,挖掘特色農業的附加值,這是休閑農業特有的性質。
4.生態性。休閑農業的生態係統與城市生態係統相比,城市生態係統的規劃設計注重於土壤的利用率,城市的土地幾乎全部被鋼筋混凝土所取代,其生態係統的完整性、生態性、循環性嚴重的缺失,休閑農業的生態係統體現著生物的多樣性,由無機的環境以及有機的生物組合構成,具有良好的循環性。在旅遊活動中,休閑農業可以為遊客呈現“協調、整體、循環、再生”的特色農業生態生產模式,傳達農業的生態理念。例如,譙城區的生態蔬菜園旅遊資源,並且政府給予當地農民一定的資金支持,幫助地區農民建設蔬菜大棚等設施,城區農民通過設置的農家休閑區、農家樂體現區、特色蔬菜園區、愛心菜園采摘區等,讓遊客在旅遊的過程中體驗到生態蔬菜產區的一係列環節。因此,譙城區在規劃休閑農業產業時,應該充分的發揮自身應有的功能,設計好休閑農業的規劃原則、產品設計、活動內容、開發方式等所有環節,依托於農業景觀和自然資源,充分的體現休閑農業的生態性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