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中年男子原名叫胡安邦,也是台灣人,他從小跟張誌山一起長大,但他比張誌山小了兩歲,以前在學校的時候,兩人就是老師同學眼裏的混世魔王,不過那個時候張誌山雖然大兩歲,可他膽子很小,反而是小兩歲的胡安邦的膽子大,每次出事,也都是他給張誌山撐腰,總之兩人的關係相當的鐵。
後來書沒讀完,兩人就開始進入社會打拚,在那些年裏,他們雖然混的並不好,但是誰也沒有嫌棄,或者說拋棄誰,直到最後兩人同時加入青幫協會,經過多年的打拚,以前那個膽小怕事的張誌山反而越混越好,胡安邦當然混的也不錯,可他始終也隻是給張誌山打下手,但是他從來沒有過任何的嫉妒。
八年前,那個時候的青幫還不算很強大,尤其是在整個東南亞這邊,他們始終處在被動的位置,因為他們沒有穩定的毒品貨源,隻能靠著自己去跟那些大佬去爭取,如果運氣不好,或者是得罪了對方的話,有可能就是連續大半年拿不到貨,而沒貨就沒錢,沒錢就養不活手下的兄弟,這是個很難解決的死循環。
為了改變這個現狀,當時青幫幾個高層領導就放出話,說誰要有本事在金三角那邊立足,就讓誰擔任亞洲青幫協會會長的職位,這個條件的確是非常的誘人,可是也沒人敢去冒險,因為大家都知道金三角那是個什麼地方,別說是他們這些人了,就是下國際刑警闖進去,可能都會有去無回。
而就在這個時候,張誌山突然站出來接手了這個任務,可因為他當時在青幫的地位也不低了,上頭幾個高層人物一致的勸他不要去,但沒想到張誌山卻執意的要去,最後他就帶著自己最好的兄弟胡安邦去了金三角,兩人算是孤身闖蕩,在當時誰都以為他們肯定回不來了,可是誰也沒想到,奇跡發生了。
短短的半年時間裏,張誌山就在那邊站穩腳跟,而且還跟當地的幾個將軍打好了關係,之後他就向總部申請,拿了一大筆錢開始在那邊種鴉片,有那幾個將軍的支持,他很快打造出了自己的生產基地,並且迅速擴張,兩年後,他愣是控製了那邊一大半的貨源,之後亞洲青幫協會終於也能夠翻身了。
這時候,青幫幾個高層領導就把他調了回去,並且實現承諾,讓他坐上了亞洲青幫協會會長的位置,但是胡安邦一直都待在金三角,而且一直都在擴張地盤,加大生產力度,直到最後,他便順利的掌控了整個東南亞十幾個國家的貨源,但張誌山比他發展更快,會長的位置坐了半年,他就成了高層的領導。
總之,他們兩人算是真正出生入死的好兄弟了,可是沒想到,在他們都真正出人頭地的這個時候,卻因為各自理念上的不合,而產生了分歧,這實在是讓人很難以理解。
兩人衝突過後,相互都保持沉默了許久。
最後,是張誌山冷靜下來,先開口說道:“兄弟,我其實很能理解你現在的心情,畢竟你的的確確是在金三角那邊付出了不少心血,現在說放棄就放棄,這換成任何人可能都很難接受,可我想說的是,如果你現在不忍痛割下這些,未來你可能會麵臨更加難以接受的事情,而且我所說的轉型,當然也不單單隻是開幾個賭場拉幾個皮條這些,我現在隻是想盡快的洗白,咱們以後抬著頭做人,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