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超三分之一分布在西藏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體,擁有極為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全球生態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當地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25種,占全國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
青海省海南州4座佛寺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由國務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中,海南州興海縣的賽宗寺、貴德縣的文昌廟和珍珠寺、同德縣的石藏寺等4座藏傳佛教寺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4座寺院標誌著海南州獨特的民族文化內涵和曆史遺跡又一次得到了國家的認可,對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有著極大的意義。
西藏阿裏投資1.37億元建設應急電源
6月10日,總投資1.37億元的阿裏地區應急電源工程正式開工建設,計劃在今年10月30日實現全部機組投產發電。該工程的建設能夠有效緩解阿裏地區冬春季枯水期電力短缺的局麵。首先滿足獅泉河鎮的電力供應,隨後向劄達、日土、革吉三縣聯網供電。
西藏藏羚羊增至近17萬隻昔日繁殖地生機再現
藏羚羊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區。西藏藏羚羊數量從幾年前的15萬隻,增加至近17萬隻,證明多年來所采取的保護措施成效顯著。
世界高海拔第一長隧貫通
經過6年的艱苦掘進,由中鐵隧道局承建的青藏鐵路西格二線新關角隧道2標段6月18日勝利貫通。新關角隧道全長32.16公裏,是國內在建特長隧道,也是世界鐵路隧道中高海拔第一長隧。隧道建成通車後,將使列車運行時間縮短兩小時。全長818公裏的青藏鐵路西格二線,是青海省、西藏自治區鐵路運輸的唯一通道。它的建成將對青海省、西藏自治區的經濟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西藏尼木吞巴景區正式對外開放
6月20日上午,西藏尼木吞巴文化旅遊景區舉行開業慶典,正式對外全麵開放。該旅遊景區用了1年多的時間打造完成,目前是拉薩至日喀則旅遊線路上唯一集遊、購、吃於一體的景區。景區所在地是藏文字創造者吞彌·桑布紮的故裏,更是藏香發源地,全國首座藏文字主題博物館、吞巴莊園、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展示、傳承千年的原始水磨藏香工藝以及水磨長廊景觀均是該景區的旅遊亮點。
拉薩供暖工程6月底完成管網鋪設
拉薩供暖供氣工程所有主次幹管網收尾工程在6月底結束,6月至9月將完成燃氣主次幹管、小區燃氣管網及戶內供暖係統建設工作。預計2013年底將可實現城區供暖麵積全覆蓋。
西藏農牧區巡回醫療車交付使用
6月20日下午,西藏自治區農牧區巡回醫療車交接儀式在區衛生廳舉行。儀式上,相關部門將國家為西藏配置的30輛農牧區巡回醫療車正式交付7地(市)30個縣衛生局。此次交接的車輛及車載設備總價值達1200萬元。這次配備適合農牧區使用的巡回醫療車是加強農村衛生工作、造福農牧民群眾的一項重大舉措,將有效改變縣衛生局車輛、設備不足、服務手段單一的狀況。
西藏馬鹿種群數量增至400隻
曾被國際動物研究界公認已經滅絕的西藏馬鹿種群數量逐年增加,現已增至約400隻。西藏馬鹿學名“馬鹿西藏亞種”,僅分布在西藏山南地區的貢布拉山地區,主要集中分布範圍在山南地區桑日縣。桑日縣馬鹿自然保護區麵積大約18萬公頃,保護區麵積內,包括三鄉一鎮共42個行政村。
拉薩老城區保護工程進入收尾階段
拉薩老城區保護工程即將結束,古城特色風貌保護、供水、排水管道清淤、八廓街石材鋪裝、大昭寺廣場石板更換等項目均已完工。具有古城特色、基礎設施完善、人居環境優美的老城區逐步展示在世人麵前。
西藏4項非遺入選數字化保護工程
昌都鍋莊、芒康弦子、丁青熱巴以及強巴林寺酥油花製作技藝,目前已成功入選“中國非遺數字化保護工程”,這意味著西藏的4項國家級非遺將得到更高水準的數字化建設與傳承。這些非遺項目將登上全國非遺數字化保護管理的公共平台,成為非遺信息官方發布及學術研究的權威信息源之一。
拉薩旅遊今年前五月創收超10億
今年1至5月份,拉薩市旅遊市場表現活躍,旅遊市場運行安全平穩,旅遊接待量大幅度增長,全市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118萬多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35.86%,實現旅遊收入10.3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