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同德同心種桃李 珠聯璧合芳滿園(2 / 2)

“學校建立青藏高原研究院,可以說是給我們眾多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後勤保障。過去我們上高原采樣,往往都得騎馬或者徒步進去,身上背著幹糧,晚上住著帳篷,材料運輸困難,樣本采集困難,樣本保存也困難。現在有了青藏高原研究院,既能提供住宿條件,又建有獸醫實驗室,我們在高原上就能沒有後顧之憂地開展具體工作了,”嶽華教授笑著說。

“現在科技進步多了,過去我們學校的老師上高原給犛牛打防疫針,打到後來自己都是迷糊的。後來,他們想了一個辦法,一個人負責打針,一個人負責往打過針的牛屁股上抹牛糞,以此分辨。現在犛牛都上了電子耳標,相當於有了‘犛牛身份證’,這是我們學校自己研製的,可以監測100米範圍內犛牛的活動。包括我們團隊後來還陸續研製出的便攜式動物采樣箱、稱重地磅等,完全是結合高原的特點,為方便在高原開展工作所研製的,”湯承教授說。

目前,兩位教授在研的課題中與青藏高原有關的主要有三個方麵,一是對藏獸藥的保護與開發工作,主要是對藏獸藥經驗方的挖掘、整理和繼承,結合現代化手段,進行驗證和加工,讓古老的藏獸藥經驗方更好地在高原牧區發揮作用;二是青藏高原微生物資源庫的建立,主要是收集青藏高原的獸醫微生物、食品微生物和土壤微生物資源,為青藏高原動物疫病防控、特色畜產品加工和生態恢複等研究提供戰略資源儲備,對青藏高原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及生態保護具有重要意義。三是重大動物疾病防治技術研究,為青藏高原畜牧業健康發展和公共衛生安全保駕護航。

嶽華教授的碩士研究生聶培婷告訴筆者,嶽華教授的課是省級精品課程,“她在課件上展示的圖片都是她自己拍攝的,每個圖片背後都是真實的臨床病例,我們一邊聽故事一邊學知識,非常直觀、生動。”這個來自新疆伊犁的姑娘已經被伊犁市動物疾病控製中心錄取,即將開始她服務民族地區的新的人生篇章。

而湯承教授,為了方便上高原搞研究,自己花錢買了一輛越野車,自己當司機,經常無償為學生開車到生產一線,給學生提供學習實踐的機會。今年5月,在若爾蓋縣紅星鄉獸醫防疫站,湯教授看到當地藏獸藥隻是以一元、兩元的成本價格賣出時,被防疫站獸醫們敬業奉獻的精神所感動,當場表示捐贈5萬元用於改進藏獸藥包裝,方便購買的牧民分辨藏獸藥種類和用途。難怪學生們都說湯教授是個性情中人,別說是和獸醫相關的人,哪怕是一篇文章,都能把他打動。因為湯教授最快樂的事,就是在辦公室泡上一杯茶,上網查閱資料或給學生修改論文。每每讀到精彩處,他總是不由得發出“嘖嘖”的讚歎,那臉上孩子般明朗的笑容,那急於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心情,讓經過門口的人都會心一笑。“他的記性特別好,可能幾個月前跟你討論的某句話某個觀點,他還記得。而且在專業研究上特別有遠見,很多想法後來都一一被證實。這點大家都很佩服”湯老師的學生、預防獸醫專業研二學生王航說。

據爆料,學生們最怕湯教授問實驗進度和修改文章。張斌有篇論文,被湯教授修改了7、8遍,“現在有哪一位導師有這樣的耐心,尤其是已經有很高學術地位的人。但湯老師就是這樣,而且,他對每位學生都是如此。”張斌說,很多同學和自己一樣,從開始對獸醫藥的不了解到主動學習,從開始的排斥心理到深深熱愛,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湯教授、嶽教授的影響,跟著兩位教授,潛移默化,春風化雨,同學們得到的又豈止是學業上的領悟?

正是湯教授、嶽教授把所有的學生都當成朋友,當成家人,諄諄教誨如父,殷殷關切似母,才獲得了學生們的信任和追隨。

正是因為兩位教授淵博的學識、精湛的技術和無私的為人時時激勵著大家,才令這支科研團隊有了風向標,有了指路燈,從而凝聚一心,團結共進,不斷創造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