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走吧,我帶你去看雨”
站在窗台,隻記得這句話。
“走吧,我帶你去看雨”
真後悔答應你,多麼清晰,那夜的雨。
“璟兒!下來,我帶你去看雨!”
下雨了,媽媽關上窗戶,我卻依然能聽到他的聲音。
“噢,你等一下”
媽媽知道我們常在一起,我告訴她我們隻是好朋友。她信了,我也信了。所以盡管天有些黑,但媽媽沒有阻攔,以前也是這樣,她相信我們不會走的太遠。
我匆匆的拿起傘,換上鞋。回頭對媽媽說:“我們15分鍾就回來”,“小心點”媽媽在背後喊了一句。但門關的太快,我聽的有些模糊。
“走吧”他站在樓梯口。撐著一把深藍色的傘,而我拿的是一把淡藍色的傘。我們都很高興,這是我們說好的。
現在才剛剛進入春天,所以有點冷。但雨中泥土的芬芳更讓我著迷。
“璟兒”
“嗯?”
“這些雨落到地上,都會流到哪裏呢?”
“下水道。”
“沒有了嗎?”
“還有土裏、葉子上、屋頂上…”
他將手伸到傘外,雨滴落在他的手掌上。不一會兒手心就積滿了水。他轉過臉,一副嚴肅的表情。
怎麼了?我說錯了嗎?他的動作我怎麼看不明白。我也學著他的樣子,將手伸出傘。
“這些雨不僅會流進你說的地方。”他看看手中的雨,又回頭笑著說“它們還會從這兒,流進我心裏。”
我沒聽懂他的意思,但我覺得別別扭扭的。便忙將手伸回來。又握到了傘把上,裝作沒聽見的樣子,向後退了幾步,高聲對他說:“走啊,我們繼續走。”不知道為什麼,從剛認識我就喜歡在他的後麵走。以前我問他喜不喜歡,他說喜歡給別人帶路的感覺。
“走吧,我帶你去看雨”
生活中的人總有許多不完美,甚至殘缺,可是兩個不完美,兩個殘缺相遇、相識、相知、相守之後,竟然覺得完美,再次相信奇跡。也許是因為他們經曆了許多,也許他們是失去了太多,他們慢慢滿足於上帝恩賜的小小恩惠。他們快樂,他們幸福。
澤劭離去了。他的骨粉飄落在海上,他終於化作了雨水,融進那茫茫的大海。璟兒因為車禍失明了。她看不到一切,但她記得所有,雨的所有,他們的所有。這一切都隻再是回憶。這部名為回憶的記錄片,在她的腦海中無數次的回放,篩選,定格。她問自己這是怎麼了?怎麼回事?
媽媽問她:“你失去的是友誼?還是愛?”
二
兩年後的春天,柳樹抽出了嫩嫩的枝芽,桃樹已打了粉嫩的骨朵,冰封的小河漸漸活躍。一切都從沉睡中慢慢醒來,所有的腳步都那麼緩慢而穩健。
璟兒已經習慣了在黑暗中尋找。
她拿起導盲棍慢慢走出家門。她已經把家裏的一切都記住了,現在,她的腦海中不是一片空白,而是她的家,桌子、椅子、冰箱、電視,家裏的所有東西,所有東西的顏色,位置,包括樓梯。因為這一切都沒有變。她來到樓梯口,走在人行道上,然後用導盲棍尋找到盲人行道,她便站上去。這個地方她以前也試著走過。在她還有一雙清澈眼睛的時候。她閉著眼睛,將雙手放進衣袋中,慢慢的用腳探著向前走。可每次都走不遠,因為,人行道的左邊種著一排高高的法桐樹。每走幾米就有一棵樹的影子落在她的眼睛上。她的眼前就會變的更黑。有點慎的慌。現在她已經分不出黑和更黑,她習慣了現在,她不在刻意的追憶過去的日子。她接受了現在。
她慢慢走在路上,早晨的泥土散發出新鮮的土氣。這對璟兒來說有著無限的**。她甚至覺得剛剛發芽的葉子都飄散著淡淡的清香。心情越愉悅,腳步越輕盈,腳步越輕盈,心情也越愉悅。當她來到超市的時候,她的臉上已經充滿了笑容。
“給我一大瓶牛奶,謝謝。”璟兒很高興,大聲的對營業員說。
每天早晨,璟兒的媽媽都會讓璟兒一個人出去。要麼是買麵包片,要麼買牛奶,或者買果醬。總要讓她帶樣東西回來,然後等她回來一起吃早飯。其實,璟兒知道,媽媽是想讓自己在早上的時候出去散散心,感受一天新的開始。更重要的是讓她覺得這個家需要她,她不是沒有用的,不是累贅,不是包袱。
“今天很開心啊?”一名營業員一邊給她去拿牛奶一邊問她。
這名營業員一直在這家店工作。以前璟兒就很喜歡她,現在,她每天都會幫璟兒拿她要的東西。而且,會向她形容以及介紹。她比璟兒大幾歲,超市裏的人都叫她“小勤”。時間長了,璟兒也那麼叫她,可叫著別扭,就改叫她“阿勤。”
璟兒很信任阿勤。因此漸漸也不問什麼,隻象征的說一句“好嗎?”。阿勤便說“不錯”。其實,在一年前,阿勤給她拿的東西就是一樣品牌的了。因為阿勤跟璟兒聊天的時候了解到她們家人的一些習慣和味口愛好及喜歡什麼品牌,所以,就算東西的大小口味不一樣,至少也會是同一品牌的。而且,璟兒的媽媽也經常到這裏買東西。有時會和璟兒一起來,所以她也很喜歡阿勤。有時會告訴她一些他們家或璟兒的事。
“是啊,今天的空氣特別新鮮。”
“是嗎?我來的時候也沒覺得啊?”
小勤的家離這兒不遠,她通常是騎車來這兒上班的。除非時間緊了,她才會坐車來。她已經拿好了東西向收銀台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