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雷帝降臨(2 / 2)

“新水管鋪好不久,巴隆達斯引水渠就發生了質變:那些千年古磚開始開裂,很快就到處坍塌。其實,閑置是一種可怕的破壞力,而這個道理,可不僅僅是對曆史遺跡而言——魔族征服人界的計劃荒廢夠久的了,再這麼擱置下去,魔人恐怕要淪為人類那般墮落空虛的生物了,最後變作一堆腐臭的垃圾。

“孤可不想見到那樣卑賤的同胞,更不會令骷髏塔淪為第二個‘巴隆達斯引水渠’——擁有骷髏塔如此方便的通道,就該大方使用、經常往來走動,才不枉費創造此塔的前輩的一番苦心。”

“少主公所言極是。”發言者係雷帝身後左首第一位,名為囚牛。它身材瘦小、一副苦相,全身黃鱗,手持一把古舊二胡,乃是龍之九子中的老大。

囚牛平生愛好音樂,兒時曾來過人間,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彈撥弦拉的音樂。故,世人將它的雕像刻於琴頭。這個裝飾一直沿用下來,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龍頭的形象,稱之為“龍頭胡琴”。

排在囚牛右手邊的第二位龍子名叫嘲風。它高九尺、身強體壯,頭長鹿角,由臉部至肩膀都有濃密的赤色鬃毛覆蓋,不見五官,肩部以下長滿鱗甲,尾巴鮮紅似火,乃是九子中的老三。嘲風平生好險又好望,人間殿台角上的走獸便是它的塑像。

第三位喚作蒲牢。它生得一副童子身形,水汪大眼、麵貌如龍,長尾盤纏至頸部,嘴巴形似一個紫色的小銅鍾,在龍子裏麵排行第四。

蒲牢平生好鳴好吼,早年曾居住在人間界的海裏。雖為龍子,它卻一向害怕龐然大物的鯨魚!當鯨魚一發起攻擊,它就嚇得大聲吼叫。

人們根據其“性好鳴”的特點,將它雕塑成洪鍾上的龍形獸鈕。“凡鍾欲令聲大音”,即把蒲牢鑄為鍾紐,而把敲鍾的木杵作成鯨魚形狀。敲鍾時,讓鯨魚一下接一下撞擊蒲牢,使之響入雲霄且專聲獨遠。

第四位取名霸下。它身高丈餘,體格雄魁,龜首龍尾,背有墨綠色龜殼,九子排行第六。

霸下,又名“贔屭”,平生好負重,力大無窮,碑座下的龜趺是其雕像。人間傳說它在上古時代常馱著三山五嶽,在江河湖海裏興風作浪。後來大禹治水時收服了它,並指揮它推山挖溝,疏遍河道,為治水作出了至關重要的貢獻。

第五位叫做狴犴。他身高一丈,體格壯碩,虎頭龍爪,長尾帶刺,全身關節處均綁有護甲,九子排行第七。

狴犴,別名“憲章”,平生好訟,又極具威懾力,人間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塑像。

傳說,它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直斷,再加上它的形象神威凜凜,因此,人們便將它的形象裝飾在獄門上,或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但凡衙門長官坐堂,行政長官銜牌和肅靜回避牌的上端,也有狴犴神威。它虎視眈眈,環視察看,維護公堂的肅穆正氣。

第六位名為負屭,九子中排行第九,年紀最小,也是唯一的女性。她全無龍形,體態輕盈,戴一副銀框眼鏡、紮兩束長辮,容貌文雅清秀,穿了一套藍白相襯的高中校服,懷裏捧著一本厚厚的書。負屭平生好文,世間石碑兩旁的文龍是其原形。

九龍子即東方神話傳說中龍生的九個兒子,每個都不成龍的形態,而且各有所長。東方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九是個虛數,也是貴數,最適合用來描述龍子。所以固有“龍生九子,各有不同”之說。

龍九子的形象多飾於古今東方建築或器物上,用作辟邪驅魔,以保安寧,寄托了東方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而龍子們卻大多對此不以為然,追隨路西法駕臨人世的六子就是最佳例證——它們將給人間帶來侵略、征伐、殺戮、災禍……

“哎呦,奇了怪了…”無名烈手搭涼棚,一麵望著塔頂那七名不請自來的“怪咖”,一麵抓撓頭皮,尋思:怎麼剛來“大姨媽”就生娃啊?難道說,是有人在拍什麼驚悚鬼片?

這個問題,阿烈是怎麼也琢磨不透,便踏空飛近為首的路西法,麵對麵問:“喂,你們這是在拍哪部大片……”

雷帝豈容下三濫放肆!它充滿輕蔑意味地手指朝下一比,牽引一發青雷轟地將小卒擊得掉毛:“紅頭蒼蠅,自尋死路。”

愣頭青冒煙下墜……

頃刻,九條身影飛速到達塔底,當中一位赤發大叔單手托住無名烈,好比憑空伸出一隻拿雲手,挽救天羅地網人。“小兄弟,你沒事吧?”他問。

阿烈狼狽地轉頭,來者赫然便是八代劍神——劍癡英八!隨行的尚有他門下號稱“劍中八仙”的八位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