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體經濟建設的調查分析
宏觀經濟
作者:李靜
摘要:主要寫了現在農村經濟建設存在的問題,影響我鎮集體經濟發展的主、客觀因素;列舉了我鎮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方麵比較成功的典範案列;結合我鎮實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幾個方麵條件。
關鍵詞:資產流失;壯大集體經濟;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農村“三資”管理
中圖分類號:F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1-000-01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是關係到農村社會穩定,實現農民共同富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目前影響我鎮集體經濟發展的主、客觀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麵:
一是自農村稅費改革以來,取消了向農民的收費,部分村負責人依賴向農民收取費用的思維一時還難以轉變,在新的形式和挑戰麵前思維滯後、手足無措。
二是村集體資產流失的現象和隱患依然存在。這主要是村級集體經濟的監管還不夠有力,少數村民主理財仍流於形式,財務公開不及時、不詳細,對外承包不公開,大額舉債不征求農民意見,違規出借集體資金,應收的承包、出租金不能及時足額收齊。
三是村級集體經濟的增值機製尚未較好形成。目前我鎮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主要依賴於資源性資產的開發利用,吃的是資源飯,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來源單一,收益渠道狹窄,各村年可分配收益較低。各級組織的考核雖然包括村級經濟的發展情況,但由於考核內容比較多,對村主要負責人在發展集體經濟上缺乏明確、直接、有力的激勵,再次,由於村級集體經濟在負重下經營,增值受到較大製約,隨著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提高生活環境質量的需要而逐年增加,因此集體經濟消費和積累的關係及難處理。費用增長比收入增長高,甚至一些過去的富裕村由於必要的運轉經費數額較大,加上非生產性開支控製不利,集體資產逐年萎縮,富村變窮村。
四是改革的滯後,製約了村級經濟的發展,歸根到底是由於當前集體所有製在很大程度上是產權關係模糊,與市場經濟不相適應,不少村負責人較難實現對上負責和對下負責的統一,往往更多應付上麵,發展集體經濟的經曆不足。
我鎮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方麵也有比較成功的典範。
小泓村地處海陽所鎮東南部,具有淺海和灘塗資源優勢,九十年代初,村黨支部、村委會決定成立淺海養殖場,由集體統一經營,項目上馬後支部班子團結,村主要負責人責任心強,把村集體經營的項目當成個人項目,重大事項由兩委研究決定,兩委一班人親自參加采苗、分籠、倒籠、收獲,兩委成員每天輪流值班,養殖人員全部來自本村勞力,繁忙季節雇傭本村村民。每一個養殖周期末,村兩委召開黨員和部分群眾會議,公布收入、公開賬目,讓群眾明白。由於經營得當養殖場堅持了近20年,每年為集體增加經濟純收入10多萬元,為群眾增加收入10萬元。集體增加資產20多萬元,是海陽所這個牡蠣大鎮中唯一的一個集體經營的養殖項目。
杜家島村集體灘塗養殖資源資源豐富,前幾年,由於村主要負責人,責任心不強,班子不團結,班子成員之間各為其主,各行其事;承包租賃不公開,亂開口,亂答複,導致集體資源分配不公,財產收入流失嚴重。人心渙散,集體經濟拮據。是個典型的守著金飯碗要飯吃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