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經過十幾年的蓬勃發展,現在在視頻領域已經有超越美國同行的態勢,這一點與Web2.0很不一樣。
互聯網視頻現在對電視台產生很大的威脅,白岩鬆現在是在中央電視台做主持人,但是未來,可能最時髦的去向是到一個視頻公司當主持人,這將是一個巨大的變化。
2011年,搜狐視頻用戶規模的成長很不錯。現在人們一般關心的是幾個數字:第一個是月度播放量VV;第二個是月度的用戶覆蓋。從月度用戶覆蓋和月度VV的角度看,搜狐首次全麵超過了土豆網,成為中國第二大視頻播放平台。
實現這一點要把握幾個方麵,一是繼續在電視劇播放權方麵,保持對於優秀電視劇的購買和擁有,同時,每個季度根據熱播劇的行情,進行搜狐門戶網站全方位線上線下的矩陣模式推廣;另外,搜狐已經進入自製劇的領域和自製節目領域。
不過,在未來的盈利方向上,自製劇隻是收入的一個方向,不會成為盈利方式,搜狐視頻將著力打造播放平台,用資本運作方式去購買市場上最好的作品。現在視頻燒錢很厲害,需要廣告方麵的深度研發,需要更加精準地瞄準用戶需求的廣告研發。還有就是對於電影來說,可能將有一部分走向收費模式,這是視頻未來走向盈利的一條出路。
另外,我們注重iPhone或者Pad等各種移動互聯網終端的內容分享。以前,中國沒有普及攝像機,用戶分享模式在中國沒有發展起來,現在還是有機會的,我們將注重用戶分享這種模式的重生,隨著產品不斷發展,未來我們要加大力度促進我們UGC(用戶生成內容)用戶的增長、視頻分享、各種突發事件的記錄播放量,以及用戶上傳分享的播放量。
微博將成社會化商業平台
■ 新浪微博副總經理 許景陽
微博時代的到來,意味著信息的發布權不再掌握在媒體、機構或者少數人手裏——每個人都是內容的產出者,這也有效地帶動了長尾效應。微博時代,主流媒體的影響力適當降低,更多的組織和人會利用自媒體提升影響力。可以說,微博造就了數以萬、億計的個性自媒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都有機會具備“影響”效應。從某種意義上講,微博實際上是推動了信息的開放。
即將到來的2012年,隨著基數的不斷增加,微博的用戶增長速度將會變緩,但是用戶習慣的變革並不是一個短時間的行為,用戶、企業已經嚐到甜頭,他們期望持續得到類似服務。
任何一個事物對個人、對企業來說都是一把“雙刃劍”,關鍵在於如何運用。具體到微博,它的確給企業帶來了不少挑戰:是否有能力進行“微博時代”危機公關;能否在微博上維持與公眾的互動……這些擔心不無道理,不過,隻要企業洞悉微博時代的傳播規律、準確把握網民的內心世界,這些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與此同時,我們更應當看到微博時代的巨大機遇。目前,已經有5萬家企業進入了微博,並通過微博認證。這組數字充分表明,微博是一個極具商業價值的營銷平台。
其實,微博最大的價值在於Social Business(社會化商業)的概念——微博提供了一個快速傳播的機會,可以說是一個公開的商業性社交平台,企業可以充分開展口碑營銷。需要強調的是,微博時代之前,網站與用戶隻是單向的瀏覽關係;而在微博時代,網站、用戶、企業有密切的互動關係——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某個人是某企業的粉絲,甚至可以區分多層次的粉絲關係,判斷他是忠實粉絲還是普通粉絲。
要把這些優勢轉化為商機,就需要企業通過微博運營,逐漸進行粉絲沉澱,把“軟關係”轉化成“強關係”,形成忠實粉絲群,實現品牌沉澱效應。而在新的一年裏,新浪也會持續加強平台的建設、維護,比如已經推出的微博企業版被稱為企業“新官網”。新浪會在保證用戶體驗度日漸完美的情況下,進行合理的商業資源分配。與此同時,新浪會盡量在信息不斷增長的情況下,幫助用戶找到最關注的消息。這些舉措無疑會達到多方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