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休大師與盲女的故事 {日本Part1}
一休和尚是日本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禪宗大師,姑且不論他在禪學上有多高的成就,僅僅是他的出身和經曆就足以讓他聞名於世。一休的父親是後小鬆天皇,母親來自間接統治日本數百年的藤原家族。這樣的出身本來可以名正言順地繼承皇位,不過一休卻從未被當成皇親國戚——他是藤原家族和幕府將軍之間鬥爭的犧牲品。足利義滿將軍為了讓天皇遠離藤原家族,把年幼的一休和他的母親趕出宮門,並把一休送到安國寺出家以絕其後。
長大之後的一休進入大德寺學習禪學,傳說一天他正在冥想,忽然聽到了烏鴉的叫聲,從此他便開悟了。此後,一休一邊不斷地批評宗派中的現行製度,一邊頻繁出入風月場所,晚年還和盲人歌女森相愛,並照顧她的生活。八十歲高齡的時候,一休奉天皇詔書當上大德寺住持,並於虛歲八十八歲那年圓寂。由於日本和尚在明治維新後才被允許可以結婚,且禪宗臨濟派戒律較嚴格,所以一休沒有留下子嗣。
一休出身皇族,年少時聰慧過人,壯年時流連風月,晚年墮入愛河後竟然還能夠擔任大德寺住持。他是禪宗的革新派,也是禪宗的反叛者,他才華過人,對文學和藝術都有一定的研究。一休的一生足可以寫N篇小說、編N個劇本、拍N部電影了。我在日本參觀的三座寺廟都和一休有著密切的關係——大德寺是他的居住地,附近的金閣寺是足利義滿生前的官邸,而南禪寺是一休所屬禪宗臨濟派的總部。
金閣寺在京都的西北方,乘坐公共汽車可以抵達公園的南門。京都和北京一樣,街道筆直,城市布局整齊有序,公共汽車站的站牌上還用大寫的繁體字寫著站名,所以即便您完全不懂日文也可以在京都順利地找到自己的目的地。值得一提的是,公園的門票是一張金閣寺的符,這樣的設計相當有趣而且方便了訪客——您再也不用浪費時間專門去另求一張了。
訪問金閣寺的人很多,無論走到哪裏,總會有一兩個人徘徊在你的前後或左右。雖然人與人之間能夠保持幾米的距離,但我仍然覺得這裏是京都各個景點中最“擁擠”的一處。在京都的其他寺院裏,往往幾分鍾也見不到一個人影,由此可見金閣寺是多麼的吸引人。能夠吸引遊客,主要還是因為那些金光閃閃的宣傳畫。站在水邊,美麗的金閣倒映在水中,它的倒影清晰真切,一時間,你可能會分不清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金閣。
金閣三麵環水,水上有小島數座,島上是精心剪裁過的樹木。整座建築被分為三層,第一層是神社,第二層是寺廟,第三層是簡樸的禪宗廟堂。有些人說金閣寺是根據佛經裏的極樂世界建成的,象征著足利義滿將軍的權力神授,也有人把金閣寺看做是浪漫主義的象征。金閣寺是如此之美,以至於被賦予了各種各樣的象征意義。可惜的是,這座美麗的金閣在1950年的一場大火中被燒毀,這一事件立刻引發了無數猜測,一位著名作家在小說裏虛構了一個非常浪漫的起火原因:縱火者因為愛上了金閣的美麗才放火燒掉了它——既然不能擁有,就讓別人也無法得到。
金閣寺建於1394年,是足利義滿將軍退位後的官邸。有趣的是,一休小和尚恰好也生於1394年,而且他的父親後小鬆天皇也曾來過這裏。京都常見的庭院風格有好幾種,不同年代流行不同的風格,有時設計師也會將不同年代的風格混合在一起。金閣寺的庭院多山水和青苔,多湖水,湖中央有小島,島上有一米多高的微型佛塔。其構思來源於中國神話,湖水代表大海,島則象征著蓬萊,這是日本最傳統的一種庭院風格。15世紀以前,從皇家庭院到較為富裕的平民庭院都是按照這個模式設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