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陸金所壞賬風波看行業發展
最近關於陸金所說壞賬的消息傳遍的我的朋友圈,大家都在討論這個事件。甚至部分人因為這個事件開始唱衰整個網貸行業。但是,對於陸金所來說,這樣一筆壞賬到底會對公司造成多大的影響?
平台安全與否是看逾期壞賬率並非單筆逾期壞賬額度
其實早在去年11月份陸金所就自爆了平台綜合不良率在6%左右,待收近百億,交易額數百億這樣的數據。綜合壞賬率6%來說,對於陸金所來說,完全是在安全可控的範圍內。而這次爆出2.5億的壞賬,陸金所也發表了聲明:傳聞中所涉及的項目由第三方提供擔保,投資者權益完全不受影響。且該項目與陸金所P2P業務無關,就算這2.5億需要由陸金所兜底,其實這樣的壞賬也不會影響到平台的正常經營。
比逾期壞賬更可怕的是掩蓋風險
我國國情特殊,一方麵,長期以來國內金融體製的不完備,普通人接觸到的理財產品有限,導致投資理念的不成熟,容易忽略投資風險;另一方麵,在網貸行業,平台都以提供本息擔保來吸引投資客戶,這就進一步的造成了投資人的不成熟投資行為。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平台提供本息擔保,在平台發生了逾期或者壞賬後,往往都是平台直接墊付了,而投資人通常並不知曉這一情況。但投資人不知曉並不代表風險就不存在了。平台業務發展的同時,壞賬逾期的額度也會隨著平台規模的擴大而被放大,作為平台方來說,不可能無限製的進行兜底,無限製地兜底,總有一天會兜不住,這樣一旦出問題,投資人將會承擔更大的損失。所以,能夠看到風險的投資,才是最安全的投資。
大而全的平台困難重重
目前在P2P網貸行業內的主流觀點就是,未來整個行業將是大而全與小而美並存。但是,個人認為未來能夠成功的平台一定是小而美,大而全的平台一定很苦逼。陸金所率先開始去擔保化,去擔保化的目的也是想讓自己的平台規模可以做到更大。這次的壞賬事件,根據公布的消息也是由第三方擔保機構擔保的。但是,真正能夠模仿陸金所的平台又有幾家?陸金所背後有平安銀行這樣的巨頭進行背書所以敢對外宣稱去擔保化。但是,對於其他的平台呢?去擔保化之後,又有多少投資人敢上平台上去投資呢?
本息擔保是適應市場環境的選擇,但同時也會進一步的限製平台的發展規模。以紅嶺為例,接連爆出兩個巨額壞賬,這樣的壞賬最終都是紅嶺自己來兜底。未來這樣的大平台要繼續做大,必然還會麵臨更大額度的壞賬。業務量上去同時,逾期壞賬的量也會跟著上去。
所以,小而美專注細分領域的平台,才真正能夠適應市場發展形態。本人在電商領域也打拚了多年,電商領域目前的格局就是大而全與小而美並存。但是,當我跳到互聯網金融領域之後,才發現,這樣的市場格局其實並不會存在於網貸領域。多贏就是認清了這點,所以結合團隊優勢,進行精準的業務定位和區域市場定位,這樣才能夠快速形成核心競爭力。未來,能夠在網貸市場得到發展的平台,也一定會是多贏這樣的類似定位的網貸平台。
順勢而為,站在行業大發展的風口
克強總理在2015年的第一個工作日就選擇造訪微眾銀行,可見政府對於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支持力度。同時支持小微經濟,發展普惠金融,這樣的理念交給銀行去做,能做好嗎?銀行對於小微經濟的支持力度始終是有限的。那麼這部分資金需求改由誰去滿足呢?交給網貸企業實在是適合不過的了。借款的市場規模巨大,同時能夠滿足的投資理財需求也是巨大的。目前整個網貸行業的投資人也就一百多萬,當這個數據增加到千萬級別的時候,這樣的市場規模是誘人的。現在兩會透露出來的風向,政府對於互聯網金融,是持鼓勵態度的,這也是互聯網金融行業大發展的利好。風已經吹起,我們要做的,就是順勢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