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網絡媒體的發展看新聞傳播的改變(2 / 2)

3.個性化需求強烈

人人都能當記者,帶來的必將是信息爆炸。如何在紛繁蕪雜的信息中,獲取自己想要的那一部分,成了很多用戶選擇時考慮的關鍵問題。類似於新聞客戶端這樣的產品,在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方麵則比較便捷。

個性化最大的特點就是以用戶為中心,不再偏執地一家獨大,而是以開放合作的態勢去滿足用戶的需求。比如騰訊新聞客戶端,實現了實時推送、媒體訂閱、視頻新聞以及離線閱讀等功能,滿足了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此外,由於3G、4G移動技術的發展,上傳視頻也變得更加便捷。特別是對於重大事件,移動視頻的發展可以改變以往新聞第一現場傳播的效率,並有助於增加現場新聞的真實性。

4.輿論導向操控性加強

在新聞“微”時代,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成為新的輿論場,而意見領袖的作用也越發凸顯。調查發現,在看似複雜、多元的微博輿論場中,實際“操控”微博輿論導向的僅是少數微博意見領袖。

據對新浪微博2011~2012年30起熱點事件的輿情統計,被轉發量超過500次以上的微博熱帖隻有7584條,而生產這些熱帖的微博用戶僅有2158個,也就是說,影響新浪微博輿論導向的隻有2000個左右的意見領袖。其中,被轉發評論最多的9個微博用戶發布了1330條帖子,占發帖總量的17.5%和評論總量的20%,在微博輿論場中處於絕對核心地位;58個微博用戶發布了3051條帖子,占發帖總量的40%和轉發評論總量的50%,在微博輿論場中處於次核心地位;而305個微博用戶發布了5047條帖子,占發帖總量的66.5%和轉發評論總量的80%。

綜上所述,新聞傳播呈現更具有時效性、個性化、人性化的特點,新聞的內涵變得更加寬泛。如何及時、有效地應對這些變化,更好地做好新聞呈現給受眾,是需要新聞人認真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①劉瑞生:《微博意見領袖之影響與對策》,《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13年第9期

②《中國網絡媒體的未來》,中國人民大學新媒體研究所所長彭蘭在“2013騰訊網十周年暨媒體高峰論壇”上所做的報告

(作者單位:大眾報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