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印度洋上冉冉升起的明星(2)(2 / 2)

獨立戰爭期間,貝拉和馬普托兩市一些有錢的華僑開始撤離莫桑比克,一部分人隨葡人去了裏斯本,另部分去了其他國家,即使是那些留在原地持觀望態度或難以割舍產業的華僑,也紛紛將自己的子女送往葡萄牙或南美洲同說葡語的國家巴西以防不測,中華小學因之關閉。1975年6月25日,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國正式宣告成立,實行社會主義製度,中國當天即與莫桑比克建立了外交關係。不久,效仿中國與蘇聯的做法,莫桑比克新政府實行以公有製為主體的經濟政策,將前任政府時期的工廠、銀行、學校、醫院、樓宇等資產一概收歸為國有。

1977年,莫桑比克爆發內戰,長達16年的持久內戰給人民帶來沉重的災難,莫經濟也陷入瀕臨崩潰的邊緣。從獨立戰爭到財產充公再到曠日持久的內戰,一次次的社會動蕩致使華僑華人的生存處境每況愈下,越發艱難,數量也從鼎盛時期的5000人驟降至幾百人,留下的都是較為貧窮、收入有限、想走卻沒有經濟能力的僑民。特別是16年的內戰時期,莫桑比克華僑生活得異常清貧。

1992年10月,飽經戰火蹂躪的莫桑比克停止內戰,此後進入和平發展的新時期,留守於此的華僑們以他們堅毅不屈的奮鬥精神終於度過16年的滄桑歲月,並在生意和經營上漸露曙光。

現在,馬普托市街頭難見華僑奔波勞碌的身影。華僑在經濟方麵也無大的建樹,他們過著平靜的市民生活,倒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人在葡人和華人大撤離時以很低的價格紛紛購進兩者的商店和房產,一躍成為莫桑比克最大的外來人種並把持著該國的商業貿易。

今日的馬普托老華僑越來越少,而來自中國的新華僑卻越來越多,他們多是上世紀末才來到莫桑比克從事開商店或其他貿易活動的。對於未來的發展計劃,新華僑多以臨時的商業活動為主,很少有在此長期紮根的打算。

新華僑華人來到莫桑比克做生意的時間並不長久,可分為兩個時期:20世紀90年代為第一階段,部分中國人搶占先機,到非洲尋找發財的機會。這時的中莫經貿關係基本上以民間貿易為主,規模不大。

中國在莫的商人普遍處於單打獨鬥、散兵遊勇的經營狀態。2000年至今屬於第二階段,首屆中非合作論壇的召開,將國人的目光轉向這“全球最後一塊未開發的處女地”,大批的中資公司和個體商人紛至遝來,中非經貿也從單純的雙邊貿易進入工程承包,通訊、能源、基礎建設等多領域多邊經濟合作的經貿體係。

第二節落在人間的天堂

莫桑比克位於南非上方,在地圖上隻是小小的一塊,可是別小看這小小的一塊,它是非洲的一塊綠洲,在這裏旅遊資源除了草原景色外,還有山與海。長達2500千米的天然海岸是莫桑比克的特色之一。當飛機降落時,可以清晰地俯瞰閃亮的白沙灘及藍海洋。

莫桑比克境內有6個國家野生動物園,想親眼目睹野生動物,不隻有國家動物園這個選擇,其實莫桑比克本身就是個大型動物園,旅途中你經常會巧遇各種成群動物。

1.失落世界的探險

一支國際自然保護學家小組在莫桑比克中心地帶發現了一處未知的無人探查過的失落世界-馬布山,這裏擁有豐富的物種,有美麗的鳥類、不同尋常的昆蟲和珍稀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