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真的是很奇妙的事情,孩提時去鄉下看望外公外婆的時候坐著父親開的小吉普車一路顛簸,我想那應該是我第一次對“旅行”二字有印象吧,隻是那時候還不知道這個詞的真正意義。外公外婆家在鄉下有土房一間,步行幾十米穿過一條小溪流便能去田間閑逛,天氣好的時候父親會跳下潺潺的河水裏去遊泳,我呢?自幼膽小,便和母親坐在田間看著父親,母親扯了不知誰家種的蔬菜洗了洗便和我吃起來。如果人生可以用最幸福的時光來形容的話,那般短暫的時光應該是我最幸福的時候。
日暮時分,外公在後院用木頭生火燒飯,煮了米放上自家做的臘肉在灶上蒸起來。我小時候很乖不太說話,幫外公撿了柴火一根根地放進了小火爐裏。那柴火伴隨著火花發出吱吱的聲音,木炭和大米的香味不一會兒就飄了出來。時至今日我依稀記得那種味道,家的味道。
當年經濟不算發達,晚飯後幾乎都是沒有電的,更不用說電視、手機了。大人們點起蠟燭,泡了粗茶邊喝邊聊起了天,我一個人趴在燭台邊玩蠟燭,沒一會兒就在這微弱的燭光裏睡著了。快二十年過去了,每每記起這樣的畫麵,都感覺溫馨快樂,那是我第一次離開家去陌生的地方,我叫它“旅行”。
小時候我一直覺得小地方長大的孩子很卑微,家境不好,沒有見過大世麵,隻有一顆漂泊的去看看外麵世界的心。活到快三十歲說來有些難為情,一無房無車,二無存款,唯一值得炫耀的除了堅持多年的“阿Sam的午夜場”博客,便是那些滿世界跑的旅行照片。那些畫麵早已經不是孩提時跟著父母去外公外婆家的樣子,那是很大很大的世界,需要長途的飛行、需要積蓄的累積、需要很好的體力和勇氣。我在想,我的天啊,我哪裏來的這麼大的膽子去做這樣的事情。
現在想明白了,原來是因為我的童年無比幸福,這種幸福是城市的小孩子無法感同身受的。暑假在夏蟬和青蛙的叫聲裏入睡,和小夥伴們去田間偷西瓜,在小河溝裏釣現在城裏人無比熱愛的小龍蝦。我的童年沒有遊樂場,也沒有神奇的玩具,有的更多是大自然給予的一切。也許從那個時候起,我知道大自然給予的不僅僅是這些,更讓你總有一顆好奇的心去外麵的世界看看。讀書時不用功,一意孤行地想離開家,離開父母的嘮叨,然後越走越遠。25歲前我一直幻想和喜歡的人去大理開一間咖啡店,以為自己能夠就這樣一直漂著漂著,結果過了25歲我就漂累了,最後停在了上海。我知道愛和旅行都是離不開的事情,生活也並非一切如你所想,需要更加努力才能夠去造一間咖啡店,看美麗的風景。
讀書時候的旅行很簡單,沒有錢便打短工賺點錢,然後買長途的綠皮火車票去他城。那時我在武漢讀書,去的最遠的地方便是帶著CD機通宵坐硬座去西安、去福州、去杭州。
我一直記得長途火車的味道,一站又一站無法入眠,偶爾停在某個異鄉的小鎮便下車去抽支煙,然後在火車關門前丟掉手中的半支煙在夜空裏。下一站?自己都不知道,那種快樂肯定是現在的豪華飛行或者高鐵無法比擬的。
大學快要畢業那一年,因為一段感情來到了上海,以為自己還是會到處漂泊,結果一晃快十年了,竟然定居在這個城市裏。這十年的時間裏想過放棄這個城市,但最終逃不過情字仍留在上海。我喜歡在飛機起飛那一刻看一眼腳下的城市,想著這座城市裏住著你愛過的、恨過的、喜歡的、討厭的各種人,有你熟悉的又或者陌生的地方。每一次離開其實都有可能是你的最後一次,不管在哪座城市或者和誰告別。
在漫長的旅途中我並不是一個易睡的人,失眠時喜歡喝一杯,在房間裏放著熟悉的老歌,看來有點矯情,但一切都是真實的,就這麼昏昏沉沉地睡了過去。在異鄉醒來的早晨,陽光穿過了氣流、窗簾、塵埃,就這麼照在了房間的一角。你分明可以看到塵埃在空氣中輕舞飛揚,如果身邊還有其他人,應該會煮了咖啡,讓香氣彌漫整個房間。沒有真正清醒過來的時候我經常不確定自己到底身在何方。抽支煙吧,就讓煙霧在這塵埃裏消散而去。
從第一次跟著父親的車離開家開始一直到現在,我偶爾會問自己,旅行到底是什麼?人為何需要不停地行走而不能始終待在同一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