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兩個在嘀嘀咕咕什麼?”陸雅琪見我臉上掛著壞笑,瞪了我一眼。
“沒,沒什麼。我們走吧。”我立刻搖頭說道。
……
之前說了,李玉鬆的父母就住在他隔壁。
所以我們出了個門,又進了個門,便來到他父母家裏。
正如爺爺所說,李家自經融危機過後已經家道中落,他們在搬來波士頓後,也沒再置辦更多房產。
兩棟靠近市中心的房子,一所規模不大的證券公司,便是李家的全部產業。
李家與我們錢家不同,人丁一直不旺,自從八年前李老太爺死後,到了李玉鬆他父親這一輩,就隻剩一戶獨苗。
所以現在的李家相比錢家而言,倒更像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四口之家。
李牧山現年四十八歲,與我過世的父親同年。
我們來到他們家時,李牧山正坐在陽台沙發上看報紙。他帶著考究的黑框眼鏡,看上去很是儒雅。
“爸媽,我把錢秋林帶過來了。”李玉鬆進門後就嚷道。
李牧山和妻子劉穎聞聲都放下手裏的事情,走了過來。
李牧山一點也沒擺長輩的架子,看見我後就嗬嗬笑道:“秋林你來了,一轉眼都這麼大了。小時候叔叔去看你時,你才剛學會走路呢。”
“李叔好,李嬸好,小時候的事情我都不太記得了。”我向兩位打了招呼,說話間不禁露出幾分“乖寶寶”式的靦腆笑容。
“哈哈,那是當然的,你那時還小嘛。”李牧山哈哈一笑,“來來來,別站著,都沒吃早飯吧,正好一起。”
李家的早餐是典型的美式早餐。
有燕麥粥、香腸、煎蛋、甜麵包圈、煎土豆和麵包片,還有咖啡、牛奶、紅茶等等,品類十分豐盛。
用早餐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這是兩家關係熟絡到一定程度上之後才會發生的事情。
不過我倒很喜歡眼下場合的,隨意不生分。
畢竟我在李牧山麵前隻是晚輩,他要真像是招待商業客戶一樣訂個酒店,弄個大包廂什麼的,我反倒會渾身不自在。
一邊吃著早餐,李牧山不時地問了我一些家裏的情況。
他就這樣很隨意地和我拉著家常,直到大家都吃的差不多了,他才把我們帶進書房,問我是怎麼找到李氏族譜的。
我聞言立即從包裏拿出了李氏族譜交給他,順便提了下找到族譜的經過。
李牧山接過李氏族譜一看,一連翻了好幾頁,又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書進行對照,好一會兒才說道:
“沒錯。這是我們家的族譜。”
“當年族譜丟失的時候,我還沒出世。聽我父親說,我爺爺當時發了好大一陣脾氣。後來我爺爺憑著記憶重寫了一份,但因為還有許多記憶模糊的地方,根本無法補全。”
“秋林啊,叔叔要謝謝你,謝謝你替我們家找回這麼重要的東西。”
“李叔您可別這麼說,這是應該做的。”我連忙謙讓。
國人都有很深的鄉土情結,尤其是移民海外的華人更是如此,否則改革開放後也不會有那麼多的華僑回國,尋根問祖。
同樣生長在移民家族中的我,很清楚族譜對於李家這樣的家庭來說意味著什麼。
那是一種歸屬感上的向往,也是久居海外的精神寄托。
李牧山一聽我這話,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