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愛玉樹(1 / 3)

引子

東經96.7度,北緯33.1度的青藏高原腹地,有一塊天佑之地,她擁有一個動聽的名字——玉樹,全稱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其地處青海、西藏、四川交界之處,自古以來就是進川入藏的交通要道。

2010年4月14日清晨7時49分,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發生裏氏7.1級強烈地震,頓時山崩地裂,房倒屋塌,生機勃勃的高原古城化為一片廢墟,寧靜的人間天堂轉眼間變成了恐怖的死亡之地……

玉樹突遭大災難的消息,通過現代化的通訊工具、覆蓋全球的傳媒網絡迅速傳到全國、全世界。玉樹的災難牽動著全國、全世界人民的心……

國家緊急救災機製在第一時間啟動,由解放軍、公安民警、武警官兵以及民間誌願者組成的各路救援隊伍從空中、陸路火速開進,大批救災物資源源不斷運抵玉樹……

在象征著強大國家力量的滾滾鐵流之中,有一支來自黃土高原、肩負特殊使命的警察隊伍——蘭州特警。

公安部直接下令,蘭州特警臨危受命

強烈的地震給玉樹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

救援災區人民,恢複災區社會秩序,維護災區社會治安,成為當時的首要任務。青海省地廣人稀,全省僅五百多萬人口。玉樹州的總人口隻有三十來萬,而受災人口卻達二十多萬,自救力量非常有限。根據汶川地震搶險救災的經驗,公安部從就近的省區調集成建製的特警隊伍奔赴災區。

指令立即從公安部直接下達。玉樹災區周邊的蘭州特警隊、成都特警隊、阿壩特警隊、甘孜特警隊及西寧特警隊等相繼接到火速開赴災區、緊急救援的命令。

4月14日13時35分,甘肅省公安廳副廳長、蘭州市公安局局長王幸接到公安部副部長、紀委書記劉金國的直接指令:蘭州市公安局迅速抽調150名特警、150名消防官兵,必須於當日14時摩托化開進,緊急馳援玉樹災區。

在王幸三十多年的警察生涯中,像這樣接到公安部直接調兵指令的情況尚屬第一次。時間緊急,刻不容緩,王幸向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兼省公安廳廳長羅笑虎以及蘭州市委市政府相關領導作了緊急報告,同時,一支由150名特警、150名消防官兵組成的救援隊伍迅速集結。這支隊伍必須由一個責任心強、政治覺悟高、警務工作經驗豐富、善於帶兵用兵、沉穩幹練的領導帶隊。王幸把整個局領導班子成員在腦海中迅速過了一遍,最終定格在局黨委委員、副局長何全意身上。

前不久震驚蘭州、甘肅乃至全國的“3.09”襲警案,就是此人單刀赴會,將被扣人質從槍口下安全接出,為蘭州警方發起最後的攻擊創造了條件。因此,特警支隊雖不歸他分管,但他卻是特警隊員們心目中的英雄。接到王幸的電話通知,這位年過半百、身材挺拔、性格剛強的河西漢子沒有半點兒猶豫:接受局黨委的決定,決不辜負領導的期望,馬上出發,爭取以最快的速度抵達災區……

蘭州特警支隊黃河北駐地,旗幟在風中高高飄揚,特警隊員們整齊地排列在旗幟之下,特戰車、運兵車、越野指揮車、巡邏車一字排開,馬達轟鳴。支隊長萬生術作了簡短的戰前動員,特別叮嚀大家遠離家鄉,一定要注意安全。到玉樹後要發揚蘭州特警精神,為災區人民作出貢獻。

一聲令下:出發——

14時整,二十多輛車組成的車隊如滾滾鐵流,在留守營地的戰友們的注目禮中,踏上了抗震救災的征途……

何全意的指揮車從市公安局出發,追上車隊後,全速超過車隊,成為這滾滾鐵流的頭車。這支肩負特殊使命的車隊,車輪滾滾,一路向西……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車隊一踏上征程,坐在一號指揮車裏的何全意立即開始考慮這支隊伍的給養問題。

從早晨7時49分發生地震,到蘭州特警出發,僅僅過去了六個來小時。災區已是一片廢墟,不可能、也不要指望當地能有什麼供給;而隊伍集結出發太快,沒有時間做充分的後勤保障準備,隻能一邊走一邊想辦法。

何全意命令支隊主管後勤的鄧明全、徐斌帶領四名民警全速前進,趕往青海省會西寧市采購飲用水、食物和急需藥品。但這還不夠,這二十多輛車的裝載量遠遠不能保證隊伍的正常供給,必須另辟蹊徑。他馬上想到了隊伍即將經過的紅古。紅古公安分局可以幫上這個忙。何全意一個電話打給紅古公安分局局長王鑫元:蘭州特警一百多號人,緊急開拔青海玉樹災區,來不及準備食品,請你們盡量購買大餅、饅頭、牛肉等熟食,運送到我們車隊要經過的紅古高速公路口,以備急用。紅古戰友送來的食品,為蘭州特警到災區後前兩天開展正常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

車隊一路疾行,16時20分,到達紅古與青海交界的收費站。紅古公安分局為救援隊伍送來了他們短時間內在鎮上采購的飲用水和食物,迅速分裝到各輛戰車上,然後列隊站在路邊,揮手為戰友送行,祝戰友一路順風。

車隊出紅古便進入青海地界,一個多小時後,到達青海省會西寧市。車隊沒有停留,繼續西行。在西行的高速公路上,隨處可以看到一支支車身上掛著各種橫幅的救災車隊,滿載救災物資向災區方向疾馳。真正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由幾十輛、上百輛甚至數百輛汽車組成的長龍,首尾相繼,日夜不停地向西,向西——確實給人視覺的極大震撼,並讓人從心靈深處迸發出一種感動。

這是一個國家的力量——

這是中華民族的力量——

車隊繼續西行,公路蜿蜒曲折,一彎冷月懸掛在蒼涼的天幕上,像一盞指路明燈,引領著車隊在高原的草場、戈壁灘上迎風疾行……

五千米海拔,給挑戰高原的蘭州特警一個下馬威

緊隨何全意車後的是蘭州市公安局科技通訊處處長雷西平的越野車。何全意指示,海拔每升高一千米,雷西平就要及時向車隊通報,提醒車隊駕駛員注意安全。

在西行的路上,何全意通過青海省公安廳一位有高原生活經驗的熟人,對高原、特別是對此行的目的地玉樹的氣候特點、民族習慣、風土人情、治安狀況及注意事項做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心裏多少有些底。

何全意了解到,在海拔2500米以上的地區,即有患高原病(也稱赫蒙氏病)的可能。海拔越高,發生率也越高。高原病的主要病症為急性高原肺水腫、急性高山昏迷等,而寒冷、疲勞、呼吸道感染是引發高原病的三大誘因,高原具有的自然氣候特征——低氧、高寒、強輻射、幹燥和大風又是形成高原病三大誘因的主要因素。

人不能離開氧氣,人體供氧不足就會引發低氧血症,出現一係列因環境缺氧引起的不適症狀,如頭痛、頭暈、心慌、胸悶氣短、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失眠,等等,隨著病情的蔓延發展會引起機體組織器官病變損傷,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高原反應”;長時間的寒冷氣候也是影響人體健康的重要因素。玉樹隻有寒季、暖季之分,且寒季長達八個多月,暖季隻有三個多月。低溫不僅會促使能量代謝的增加,加大耗氧量,不利於低氧環境下機體的生存,而且還易發生凍傷等病症;高原大氣稀薄,大氣對降低太陽輻射的作用弱,隨著海拔的增高,強輻射無處不在;高原突起的大風和頻繁的沙塵暴,瞬間風力能達到8級,每秒達17米,最大風速每秒40米,常常吹得人站不穩腳跟……

高原環境對人體的影響和侵害涉及到機體的各個係統,一旦高原病發作,再誘發這些係統出現突發的病變,後果不堪設想。

望著天幕上那彎昏黃的高原冷月,何全意下意識地緊了緊身上那件警用棉大衣。雖然車內開著暖風,但從車門透過來的寒氣依然讓他不由自主地打寒戰。

玉樹州平均海拔4200米,屬典型的高原寒冷氣候,年平均氣溫零下2℃,空氣含氧量隻有平原含氧量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且災害性天氣多,暴雪、早霜、幹旱、冰雹等自然災害頻發。特別是四五月份,正處在冷熱交替時期,加上強烈地震引發的局部災害性天氣……一個支離破碎、千瘡百孔、滿目瘡痍、氣候環境險惡的災後玉樹在等候著這支長途跋涉的警察隊伍,這對來自異地、沒有高海拔生活經驗的蘭州特警必將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考驗和挑戰……

總指揮何全意憂心忡忡。依照高原行進的慣例,連續行車八個小時,就應該停下來休息,以保證隊員、特別是駕駛員有充足的睡眠,防止因過度疲勞誘發高原反應。隊伍進駐高原同樣應堅持階梯上升式原則,原則上每次海拔上升高度不超過1000米,並在每個海拔梯度停留2至3日逐步適應,這樣才能保持部隊的戰鬥力。

想到這裏,何全意的嘴角不由得露出一絲苦笑。上級命令火速馳援,以最快的速度趕到災區,哪還能依照逐步遞進的行軍方式。現在是既沒有這個時間,也沒有這個空間,隻能一步到位,並且要盡快一步到位。至於蘭州特警能不能經受住高原氣候的嚴峻考驗,也隻能進入那個嚴酷的環境中有了真正的體驗才能知道了……

已經連續行駛十三個小時了,根據雷西平的報告,蘭州特警的車隊正行駛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淩晨3點半,車隊接近此次征途中最危險的路段——巴顏喀拉山山口。

巴顏喀拉山是黃河的發源地,通往玉樹的214國道經過巴顏喀拉山山口,海拔4824米,最高處超過5000米。何全意通過對講機發出指令,在巴顏喀拉山不得停留,全車隊提高警惕,密切注意隊員、特別是駕駛員的不良反應,隨隊醫生做好救治準備。

望著車窗外隨風揚起的碩大雪花,何全意突然有了頭暈惡心的感覺,他知道這是高原反應的前兆。他趕緊從大衣口袋中摸出一瓶速效救心丸,倒出幾粒放在嘴裏含著。有經驗的朋友告訴他,此藥對付高原反應有神效。現在就是需要神效的時候,何全意盼著它在關鍵的時候能助自己一臂之力。他心裏默默念叨著:老天保佑,一定要安全通過。

在氣候惡劣的高原上行車,由於缺氧,油料燃燒不充分,動力明顯不足,想快都快不起來。像是要給這支遠征的特警車隊一個下馬威似的,淩晨4時許,驟然間刮起了8級大風,氣溫降至零下十多度,本來就坎坷不平的路麵結了一層光溜溜的冰碴,加上坡陡彎急,行進非常困難,車隊緩慢而艱難地在高原上爬行。更要命的是,由於海拔太高,手機、對講機全沒有信號,隊員相互之間的聯絡又回到了嘴喊口呼的原始狀態。

淩晨5時許,車隊行進到巴顏喀拉山山口時,大部分隊員包括駕駛員均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出現了胸悶、頭痛、惡心等症狀。何全意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駕駛員中高原反應最強烈的是駕駛大客運兵車的張定忠。老張四十多歲,業務精通,責任心強,是支隊開車的一把好手。這一路高強度連續駕駛,已讓老張精疲力竭。強烈的高原反應使他的體力急速減退,兩隻緊盯住路麵高度緊張近十四個小時的眼睛,此時像是要從眼眶裏蹦出去一般,全身冷汗直冒,手腳發軟,人已有一種虛脫的感覺。他感覺自己實在不行了,咬著牙強行刹住車,癱在了座椅上。事後老張說,當時他真擔心眼前一黑,昏厥過去,大車失控,一車的戰友啊……想都不敢想。

老張馬上被隊員們抬出駕駛室,送到後麵的座位上休息,隨隊的市公安局醫療所所長李永勤忍著頭痛,趕緊進行救治,打針用藥之後,雖然暫時穩住了病情,但張定忠無法駕駛大客運兵車已成定局。

早已得到報告的何全意望著自己率領的這支長長的車隊心急如焚,在如此高海拔的地區多停留一分鍾,就多一分危險。必須盡快將運兵車開出這危險的山穀,可一般的駕駛員又無法駕駛那輛大客車。為了整支隊伍的安全,何全意甚至產生了放棄那輛運兵車的想法。車隊必須馬上離開這危險之地,不能因為這一輛車拖累整支隊伍。他作出決定,立即在全支隊征選能駕駛大客車的隊員。萬不得已時,棄車走人。

命令下達之後,立即得到有經驗的駕駛員的響應。弟兄們像請救星一樣將這位駕駛員請到大客運兵車上,一試,還行。大客運兵車穩穩上路了。隊員們歡聲雷動,被困的車隊緩緩向前移動。

這時天遂人願,對講機的信號也通了。何全意抓住時機,通過無線對講係統進行動員鼓勁,讓各隊領導負起責任,人盯人,不許睡覺,車盯車,不許掉隊,鼓一把勁,安全通過這個最危險的路段。在對講機裏一片“明白”的回答聲中,車隊的行進速度逐漸加快,終於安全闖過巴顏喀拉山山口,將征程中最危險的路段狠狠地甩在風急雪猛的身後……

後來才知道,大多數駕駛員都有高原反應。計通科科長楊浩斌說,在山口接到停車命令時,他眼前突然產生幻覺,感覺車和公路一起快速向前衝去,嚇得他緊緊地抱住方向盤,車明明已經停穩了,他的腳還在猛踩刹車……

看著天邊微微露出的晨曦,一夜未眠的何全意緊張的情緒稍稍舒緩,難熬的黑夜終於過去了……天色越來越亮,太陽越升越高,車隊行進時能看到湍急的河水(大通河)、高高的楊樹(一路出西寧之後,幾乎再沒有見到過樹木)、金頂紅牆的寺院、高高飛揚的經幡和一眼望不到頭的同蘭州特警一樣日夜兼程趕赴災區的車流。

15日上午9時40分,蘭州特警救援車隊經過連續十九小時的長途跋涉,安全順利地抵達玉樹地震災區的核心地帶——結古鎮。

蘭州特警成為第一支抵達災區的外省特警隊伍,受到公安部抗震救災前線指揮部的高度讚揚。

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孟建柱稱讚:蘭州特警好樣的!

火速趕到玉樹災區的蘭州特警隊伍顧不上休息,立即趕往公安部抗震救災前線指揮部、青海省抗震救災前線指揮部報到。

公安部抗震救災前線指揮部領導和青海省抗震救災前線指揮部領導見到及時趕到的蘭州特警都非常高興。特別是青海省副省長兼省公安廳廳長何挺,他來青海任職前,曾擔任甘肅省省長助理兼甘肅省公安廳廳長,他對蘭州特警這支他當年傾注了不少心血的隊伍的到來特別高興,緊握著何全意的手說:這裏真是太需要你們了……

重要任務已臨眼前。

15日18時,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一行將抵達地震災區慰問、視察。為保證總理慰問視察活動的安全,機場到紮西科路一線長達三十多公裏的警衛保障任務交由蘭州特警負責。

飛機場到結古鎮的線路非常重要,紮西科路是結古鎮的主幹道,地震中房屋損壞嚴重,人員傷亡較多,被稱為災區的廢墟一條街,是此次總理慰問視察的重點地區。前線指揮部領導特別強調:道路的暢通是救援工作的命脈。保暢通就是保平安,就是保穩定。對此必須有足夠的重視,必須保證有足夠的警力投入。

任務如此艱巨,這支長途跋涉的疲憊之師還沒有來得及做任何休整就馬上投入戰鬥,是有很大風險的。但何全意知道,開弓沒有回頭箭,此時已沒有半點兒退路,隻能迎難而上。何全意帶領一天一夜都沒有休息的蘭州特警,立即投入到警衛工作之中。

警衛工作無小事,何況這是國家總理一級的警衛工作,地點在剛剛遭受地震巨大破壞的玉樹災區,此次警衛任務對於這支隊伍主要負責人的壓力之大也就可想而知了。

何全意返回駐地之後,立即召開緊急會議,傳達了公安部抗震救災前線指揮部的指示,隨即成立蘭州市公安局赴青海玉樹地震災區工作前線指揮部,省公安廳副廳長、市局局長王幸任總指揮,何全意任前線指揮部指揮,科技通訊處處長雷西平、特警支隊政委鄧有範任前線指揮部副指揮,特警支隊副支隊長黃躍金、參謀長陳衛、後勤處處長鄧明全任執行副指揮。前線指揮部下設宣傳報道組、通信聯絡組、後勤保障組、醫療救援組和勤務工作大隊。

通訊保障如同一支隊伍的眼睛耳朵。隊伍一落腳,就必須立杆架線,向蘭州總部彙報情況,馬上開展與公安部抗震救災前線指揮部、青海省公安廳、當地公安部門的聯絡。為此,經曆過無數次重大事件考驗的老處長雷西平深感自己肩上擔子的沉重。

隊伍一到達玉樹災區,通信聯絡組的同誌在雷西平的帶領下,強忍著高原缺氧、晝夜溫差大、身體極度疲勞等不適,克服後勤給養缺乏的困難,迅速搭建起基地台和升降塔,開展遠距離聯絡、溝通和轉信工作。對執勤區域的通信盲點進行測試調整,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製度,保證各執勤點與駐地的聯絡暢通。快速啟用發電機,及時維護保養機組,保證電台等工作設備的電力供應。主動擔負起駐地電力線路連接等工作任務,保證駐地照明和後勤餐飲車的正常運轉。後來,雷西平處長因身體不適返回蘭州,但他的心仍然牽掛著玉樹災區的弟兄。回蘭州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將玉樹弟兄們缺大功率發電機的困難專題向王幸副廳長作了彙報。王幸副廳長馬上批示:情況需要,裝財處立即辦理。幾經周折,雷西平和裝財處的同誌終於找到了一台合乎災區要求的發電機,連夜裝車,運到玉樹蘭州特警營地。

地震發生後,玉樹災區大部分建築物倒塌,水電中斷,建築物的廢墟、廢棄車輛、堆積的垃圾,使得本來就狹窄的道路更加擁堵。加上來自全國各地的救援隊伍和車輛陸續抵達,整條主幹道經常被堵得水泄不通,寸步難行。

看到這一幕情景,何全意更感到此次安保任務所要麵臨的壓力和困難。他和蘭州市公安局前線指揮部的領導多次進行實地勘察,反複研究安保方案,並將人員劃分為交通疏導、路線警衛、應急保障三個組,配合當地民警對機場、領導視察路線和領導視察點進行安全警衛和交通疏導工作。

15時30分,蘭州特警安保各組提前上崗,按照任務分工進入各自執勤區域,立即開展工作。幾個小時前在巴顏喀拉山接受過高山嚴寒缺氧考驗的蘭州特警,現在又要忍受高原大風沙塵天氣的煎熬……

玉樹的冬雪剛剛融化,雨季還需等到五月中旬,地表空氣正處在一年之中最幹燥的時段,一年中大風揚塵的天氣多集中在此時。要命的是,地震之後的殘垣斷壁、碎磚爛瓦、廢墟上的沙石塵土和大量外地車輛、機械、人員的湧入對地表造成很大破壞,大風一起,沙塵漫天,成為震後玉樹一大惡劣災害性天氣。

15日16時許,特警們剛剛在街麵上找準自己的位置,剛才還晴朗的天空忽然陰暗了下來,勁風突起,沙塵彌漫,6到7級大風裹挾著大量的黃土和沙塵鋪天蓋地而來,豆大的雨點劈頭蓋臉打在執勤特警身上。每位執勤特警都牢記著自己的職責,迎著風雨和沙塵,如同釘子一般釘在執勤點上,疏導車輛,維持現場秩序。

18時許,溫家寶總理在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孟建柱等的陪同下,乘專機飛抵玉樹。二十多分鍾後,總理車隊進入結古鎮。經過一番艱苦的努力,蘭州特警終於圓滿完成了長達三十多公裏路線的安保任務,受到公安部抗震救災前線指揮部、青海省抗震救災前線指揮部的高度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