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嶺山腳下美麗的錫崖溝,東有馬東嶺,西有樺山,南有青峰圍,北有王莽嶺。四山阻隔,上山下山全得攀登絕壁。“因地形險要,無行路之便,溝人多自給自足,自生自滅,偶有壯俠之士舍命出入。”現今200多戶人家的祖先都是古代戰亂和災荒年代逃進山裏來的。千百年來,他們過著原始人一樣的生活。1962年,為了改善閉塞的生存環境,村民用鋼釺、鐵鑿等最原始的工具修路。從此,錫崖溝開始了艱難而漫長的修路征程。
第一次在懸崖上摳出一條小道,隻能膽大的人走。他們試圖趕豬出山,結果趕了27條豬走了一裏多就摔死了13頭。第二次,他們又換了一個方向修路,修到半途,無法前進,反而引得山上的狼進了村,被稱為“狼道”。第三次修路,他們想鑿一個洞鑽出去,結果打了100米,碴也不好出,煙也無法排,交通局技術員說“以你錫崖溝的條件,80年打不通,5代人不受益”,結果這個洞變成了“羊窯”。三次失敗,錫崖溝人並不放棄,他們組成了黨員攻堅隊、青年突擊隊、光棍決死隊和婦女支前隊,男女老少全上陣,破釜沉舟,決死一戰。1991年,這條山路才得以打通。
它是太行山自然景觀的典型代表
王莽嶺是陵川與河南輝縣的界山。山之東崖,俗稱天柱關,由高低錯落的56個山峰組成。大者,峰頂可跑馬,小者狀如筆尖聳立,有“鴕鳥峰”、“一柱擎天峰”、“姊妹峰”、“天官賜福峰”、“龍泉寶劍峰”、“蓮花峰”、“仙女峰”等等,巍峨崢嶸。山之南部千仞峭壁,如一石削成,“千峰爭攢聚,萬壑絕淩曆”。北部巍岩相迭,青蓮秀出,群峰連綿。駐足山頂,太行雄姿盡收眼底。
這一地區屬斷層地質帶,是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的“分水嶺”,既有北方山水的雄闊壯偉,又有南方風光的文靜秀美,具有罕見的自然景觀。壯美的山川、詩一般的田園風光和濃鬱的原始氣息構成了一方神奇的人間仙境。來過此地的畫家、攝影家及文人墨客無不感慨:“八百裏太行,此處才是她的真正靈魂所在”;著名詩人李銳先生更是賦詩感歎:“不登王莽嶺,豈識太行山。天下奇峰聚,何需五嶽攀?”
王莽嶺景區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僅10度,酷暑時節氣溫一般都保持在18—24度之間,被古人稱之為“清涼聖境”。這裏的植被覆蓋率為90%,森林覆蓋率為80%。其中原始植被約占60%,退耕還林,人工造林約占30%,森林茂密,是個天然大氧吧。晴天間藍天白雲,千溝萬壑草木鬱翠,群峰連綿盡收眼底。那些千姿百態的奇峰石林,座座拔地而起,尤如一根根頂天立地的石柱,又象一片片玉筍聳立,在霧靄雲海中爭奇競險。更妙的是,在這些石峰之巔,均有參天的鬆柏覆蓋,在絕壁石隙間,亦有彎曲多姿的喬灌淩空飛旋。加之有珍禽異獸,百鳥爭鳴,令人目不暇接。
“千峰萬壑爭攢聚,雲山幻影瞬息變。”王莽嶺日出分外壯觀,每逢晴日,隨著紅日冉冉升起,峰巒從魚鱗般茫茫雲海中蘇醒,由灰蒙蒙至五色染雲到金鱗閃耀,霞光萬道,群山盡染。雲霧蒸騰中的王莽嶺魅力非凡:如紗如幔的雲霧,在山間峰壑飄遊漫舞,眼前的山石林木幻變著千姿百態的畫麵;遠近峰巒時而分明,時而朦朧,撲朔迷離。如遇雨天,滿山煙雨,萬壑風雲,雲霧時而籠罩峰頭,時而飄散飛離。雨後天晴,或晨曦初露時,嵐煙四起,彌漫山穀,彙成浩蕩的峽穀雲海。一瞬間,波起峰湧,巨浪排空,驚濤拍岸,近峰遠巒全都淹沒在煙波浩翰的汪洋雲海之中。
2010年11月15日
作者:郭軍寧
地址: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