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帝國自高祖劉邦開始營造,高祖皇帝僅僅是沛縣的一個微末小吏--泗水亭長。
秦二世胡亥暴虐不堪,大肆征用勞役,構建宮廷美室。百姓苦不堪言,朝廷不知收斂。於是天下狼煙四起,先有陳勝吳廣建立陳楚,後有項梁立西楚。正應了那句楚南公的預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高祖雖處小職卻也心係天下!斬白蛇、據沛縣,一場華麗麗的轉身拉開帷幕。有詩為證”漢皇千古一英雄,休笑當年馬上功。試問後來為帝者,誰人曾出範圍中“楚強漢弱,可是勝利的卻是漢。
大漢初立,強敵環繞四方。東邊高句麗正在統一,西北強大的草原帝國匈奴虎視眈眈,南邊百越尚未歸附,烏桓羌族皆摩拳擦掌、躍躍欲試。高祖以身涉險親征匈奴被困白登,被迫和親!!曆代君王皆深以為恥,文景二帝厲兵秣馬,與民休息,默默積攢,等待時機。武帝徹內削藩王,外用良將,衛青、霍去病、金日僤、上官桀等。。。三征匈奴,勒馬天山,封狼居胥。打出了大漢的威嚴!!自此漢家天子可以驕傲的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帝國曆經十五帝,王莽弄權,逆天而行,篡改王命。幸而光武帝秀力挽狂瀾,扶大廈之將傾,再立漢帝國。
帝位傳至桓靈二帝時,外戚專權,宦官霸政,世家尾大不掉。帝國陷入嚴重內耗,派係傾軋,黨同伐異。尤以靈帝時最為嚴重,為大漢埋下禍根!靈帝宏是漢章帝炟的玄孫,曾祖父是河間孝王開,靈帝世襲早逝的父親萇解瀆亭侯的爵位,母親董氏。永康元年(公元167年),漢桓帝誌駕崩,皇後竇妙臨朝問政。桓帝無子繼位,竇妙與其父竇武商議,最終選擇了劉宏繼承大統。
大將軍竇武因定策宏繼位有功,其族人加官進爵,從此竇氏外戚權傾一時。竇武依賴太傅陳蕃主持朝政,而陳蕃卻啟用大量在第一次黨錮時受處罰的士人,二人在不久後達成共識——密謀鏟除宦官。八月,竇武指使尚書令尹勳等彈劾並逮捕黃門令魏彪,為進一步彈劾宦官羅列罪名。而尹勳寫給竇武的密信被長樂五官朱瑜獲得,朱密告宦官王甫、曹節等。宦官歃血為盟,當晚發動政變。至次日清晨,宦官取得全麵勝利,竇武、陳蕃等人均被滅族,猶是宦官得勢。
帝執政早期,中常侍王甫、曹節深受信任,後來王甫被司隸校尉陽球害死,曹節逝世,張讓和趙忠便成了帝的寵信宦官,帝甚至將二人比作自己的父母,可見帝對宦官的依賴。宦官們在雒陽修建的宅邸非常高大,有一次,帝到永安侯台登高觀看雒陽,宦官以”天子不適合登高,登高則百姓散“為由進諫,帝竟然聽信了。。
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帝在其母董太後和常侍們的教唆下,開始賣官。朝廷公開宣布可花錢買到自關內侯以下至光祿勳下屬虎賁、羽林等部門職位;賣官的規定是:地方官比朝廷官貴一倍,縣官則價格不一;官吏的升遷也必須按官階繳納。一般來說,官位的標價是以官吏的年俸計算的,如年俸二千石的官位標價是二千萬錢,年俸四百石的官位標價是四百萬錢,也就是說官位的標價是官位年收入的一萬倍。許多官吏都因為無法繳納如此高額的”做官費“而嚇得棄官而走。
靈帝在位期間,多為蠻族、妖道在偏遠地區叛亂,被盧植、臧煜、朱雋等人平定,帝認為天下穩如泰山便安心享樂,鮮問政事。
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太平教張角發動黃巾起義,天下八州太平道教徒揭竿而起,州郡失守,朝廷震動。帝在北地郡太守皇甫嵩的建議下解除黨錮,開始組織帝國軍隊平叛。至年底,由皇甫嵩和朱雋率領的軍隊剿滅了各地黃巾賊眾,帝改元中平。同年涼州北宮伯玉、韓遂等起兵叛亂。
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帝派皇甫嵩平叛,不但沒有平定叛亂,反而讓涼州叛軍越發壯大。
中平四年(公元187年),涼州淪陷,涼州刺史耿鄙、漢陽太守傅燮先後戰死。同年,漁陽郡人張純、張舉聯合烏桓在幽州發動叛亂,斬殺護烏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
天下此起彼伏的叛亂,讓帝逐漸從西園享樂中走了出來。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帝接受太常劉焉的建議,重置州牧。史稱”廢史立牧“。以劉焉為益州牧、黃婉為豫州牧,同年又以宗正劉虞為幽州牧。其結果是造成了各地割據軍閥的形成,包括劉焉在內的州牧上任後基本不再受受朝廷的控製。八月,帝設置西園八校尉,以小黃門騫碩為統領,以此製約大將軍何進的軍權。十月,帝在雒陽平樂觀檢閱帝國軍隊,自封”無上將軍“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二月,皇甫嵩在陳倉打敗涼州叛軍,三月幽州牧劉虞平定張純叛亂。四月十一日,帝宏在南宮嘉德殿駕崩,年僅三十三歲,諡號孝靈皇帝。長子辯繼位,是為漢少帝,年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