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代表的是中國人的居住理想和生活態度,代表的是原汁原味的活生生的文化,代表的是美觀實用的公共建築和民居。它們凝聚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沉澱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承了豐富的曆史信息,承載著不同曆史時期的信息和曆史演變的密碼,具有重要的曆史、文化、旅遊等價值。保護古村落就是保護各種曆史信息的真實遺存,其意義不僅在於對文化遺產的搶救,更重要的是地域文化的傳承和現代文明的持續。要真正落實古村落的保護措施,關鍵是在文化、社會、公眾和政府四個層麵上,建立起“政府主導、學者主張、公眾參與”的古村落保護長效機製。中國曆史文化名鎮寧海前童古鎮是我國曆史文化保護比較成功的範例。在繼續提升寧海縣古村落的知名度,擴大公共影響力,推動對古村落的深入挖掘和保護,引導社會各界自覺保護這些寶貴遺產,讓散發著濃鬱寧海文化的古村落,重新煥發新的光彩等方麵,許家山村為我們作出了很好的示範。
許家山村位於寧海縣東部茶院鄉,建村至今已有七百多年曆史,是寧波市內現有建築群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屋古村,也是浙東沿海山地石屋建築群落的典範。許家山不僅保存著完整的石屋古村,同時還延續著傳統的生活方式,比如牛耕田、製番薯粉、做番薯燒酒、搗年糕、做竹編等。自元末開始,許家山村的先民們就以農耕為主,種植水稻、茶葉、花生、土豆、番薯等糧食和經濟作物,過著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許家山原生態的建築、文化等積澱著先人智慧的結晶,是原始山村生活的真實寫照。為此,加強許家山的風貌、文化、建築的係統保護,不僅是古村落文化和精神的傳承,更是今後能夠繼續深度開發的重要保障。
從2009年開始,寧海縣有計劃、分步驟地對許家山村石頭風情文化進行了深入挖掘和開發建設,邀請專家組織編製《許家山石頭村保護與旅遊開發策劃》和《許家山曆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全麵做好石村保護的基礎工作,並及時啟動了中國曆史文化名村創建工作。2010年4月24日,2010中華(許家山)石頭古村文化節在許家山村隆重舉行,許家山石頭古村被授予“旅遊時報推薦中華特色民俗古村”和“長三角自駕遊體驗基地”的稱號。自此,許家山成為長三角自駕遊體驗基地、上海社科院創意產業中心寧海基地、中國美院畫家創作基地、寧波市攝影家創作基地。2010年12月,許家山村被公布為“中國曆史文化名村”,2012年12月許家山村入選首批“中國傳統村落”。
本書以大量翔實的資料,配以諸多精美的圖片,再現了原古石村許家山的風貌,揭示了一個保存較完好的古村落,從村外自然環境到村內的水係、街道、房宅、農用物品等都反映了該村落的原始形態,這對研究該地區曆史文化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古村落旅遊業的開發,促使該地區人們更關注對古建築和傳統文化的保護,提升了當地居民保護文物的意識,擴大了古村落的知名度、美譽度,同時,發展古村落的第三產業,能加速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進而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古村落的維護之中。
古村是一個需要靜心去體會、用心去解讀、悉心去嗬護的溫馨家園。期待古老的石頭村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中國最美麗的鄉村之一。
是為序。
2013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