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偉大藝術家、思想家和他們的房子 怎樣詩意居住(1 / 2)

偉大藝術家、思想家和他們的房子 怎樣詩意居住

封麵故事

作者:苗煒

海明威故居博物館。這座位於哈瓦那郊外的房子是海明威的寫作聖地海明威故居內的寫作間

居室是我們的普通世界,也是我們的樊籠,大概是這個原因吧,我們總有興趣看看遙遠地方的一些好房子,它們是如何建造的,內部空間什麼樣子,哪些人在裏麵居住,又在那裏有什麼樣的創造。

最早知道“黑島”這個地方,是在馬爾克斯的一本書裏。他寫的《電影導演回國記》,講述智利導演米格爾·利廷回國拍片的故事。利廷是一位流亡者,智利軍政府把他列在禁止回國的名單裏,他改變身份和外貌,在地下民運組織的幫助下,回到了智利。他領導的攝影小組成員也來到了智利,他們拍攝了3萬米長的膠片,剪輯完成了一部紀錄片。馬爾克斯與利廷長談,寫出了這部長篇報道。我拿到手的是一個複印件,被很多文學青年翻過,頁麵上有香煙灰燼和咖啡漬,電影、自由、馬爾克斯、鬥爭,這幾個關鍵字具有魔力。馬爾克斯的描述也具有魔力,他寫到了“黑島”,詩人聶魯達居住的地方——“如果有人耐心把戀人寫在柵欄上的詩句整理一下,就會把聶魯達的詩篇完整組合起來。每隔10分鍾,地下的震動震撼大地,寫滿字的木板如同獲得了生命,柵欄好像要跳出地麵,木板結合處咯吱作響,杯子和金屬叮叮撞擊。仿佛整個世界由於這座花園播種了太多的愛而震顫不已。”

黑島不是島,是智利首都聖地亞哥100公裏外的一個麵對大海的小村,海邊有許多黑色的礁石。1939年,聶魯達在這裏購買了一間石頭房子,那時候附近隻有兩三戶人家,詩人修建新房子的材料都是用驢從附近的村莊馱來,他要在這裏麵對著太平洋寫詩。從馬爾克斯的描述中得知,這個故居有柵欄,柵欄上有詩,是前來拜訪詩人故居的遊客寫下的。智利地震頻繁,那些柵欄會跳動。

離群索居,這好像是創作者常見的姿態。麵對大海,更是一種遺世獨立。1946年,喬治·奧威爾到蘇格蘭的朱拉島上租了個房子,離最近的商店25公裏,他剛剛死了媳婦,還得了重病,不久於人世。他在島上寫完小說《1984》。如今朱拉島上不知道還能不能找到奧威爾的房子,但我們可以喝一點兒朱拉產的威士忌,有一款酒叫“朱拉·預言”。我們總可以在某種消費行為中完成對一個偉大人物的追憶,葡萄牙的盧卡角,號稱“陸止於此,海始於斯”。馬德拉島上有一座酒店,高踞懸崖之上,可俯瞰葡萄牙豐沙爾群島及壯闊的大西洋,丘吉爾在這間酒店裏住過一段時間,寫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靠近北海的蘇格蘭小島朱拉,麵對大西洋的馬德拉島,麵對太平洋的黑島。這三個地方,在世界地圖上構成了一個巨大的三角。

聶魯達在黑島的房子。這裏是他的“消夏別墅”

我還看過一部電影叫《郵差》,寫的是聶魯達的流亡,他住在意大利的一座海島上,有一位郵差,每天給他送信。郵差和詩人成了朋友,向聶魯達學習如何寫詩,等聶魯達回智利後,這位郵差用錄音機錄下海風、鍾聲。這部電影在西西裏島北部的伊奧利亞群島拍攝,那些美麗的島嶼,本身就已經很美,詩人給那裏增添了一種虛幻的氣氛。美麗的東西都不那麼真實,需要一點虛幻的氣氛。許多人都想要一點兒虛幻的氣氛,本雅明說,藝術作品是有“靈暈”的,那位郵差向聶魯達學詩,就獲得了“靈暈”或者“詩性”。據說蘇格蘭作家史蒂文森去世之後,很多讀者購買他的頭發,作家的母親很有先見之明,早早預備了很多頭發,足夠填滿一個沙發。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後,也有很多鄉親去他在高密的故居,揪一縷草或者拿一片磚瓦,希望下凡的文曲星能保佑孩子的前途。

我在愛丁堡旅遊時,曾專門去找J.K.羅琳寫《哈利·波特》的那個咖啡館,羅琳窮困潦倒時就是在咖啡館中寫作。作家給許多咖啡館、酒館賦予“靈暈”,但每個作家都應該有一間好房子,放下一張安靜的書桌。《金融時報》上有篇專欄文章說,如果羅琳坐在咖啡館裏可以寫出《哈利·波特》,那她在一個安靜的屋子裏,坐在一張舒適的椅子上,可以寫出《米德爾馬契》那樣的作品。但是,有了太好的住所,可能也寫不出好作品來,《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包可華在“瑪撒的葡萄園”有一棟消夏別墅,他有一篇文章叫《為什麼寫不出一本書》——世界上有好多地方不適合寫書,瑪撒的葡萄園就是一個。你早上起來到大海裏遊一會兒泳,吃早餐,然後在看得見大海的房間裏坐下,寫下一本書的第一句“這是美好的時光”。這時候你看見一隻海鷗飛過,又看見海上的一艘船,拿起望遠鏡盯著那船看上半小時,孩子們都起床了。你要送孩子上學去了。然後給孩子收拾玩具,下午給編輯打個電話,告訴他這本書寫得很順利,正要動筆繼續寫下去。鄰居過來說,海邊有新打撈上來的龍蝦,於是你們一起開車去海邊買龍蝦,書什麼時候都可以寫,龍蝦並不是時時刻刻都新鮮。總之,到了晚上,這部書稿還隻有一句話。瑪撒的葡萄園,是馬薩諸塞州南麵的一個島,島上有海灘,有很多有錢人的別墅。